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
帝王统治天下的局面,社会进入了民主社会。在这新的历史时期,过去不被上层人士注目的民间
美术(年画),开始得到了中外各界重视并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
美术图册出版方面,有了《
中国年画史
图录》,《
中国美术全集·民间年画》卷等,全面介绍
中国年画的
图书。此外,历史悠久的我国木版画重点产地,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
四川绵竹等地,先后出版了专集
图册。但是
河南开封朱仙镇、
福建、
广东、
安徽、
陕西、
北京、
山西等地的传统年画,还未见出版或公开发行。
中国绘画在鉴赏方面,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属于高贵
名士收藏雅玩者;一类是平民大众逢年过节装饰门窗或陋室土壁的。此外还有一类是
宗教壁画,富贵贫贱,士庶妇孺皆可欣赏,目的是劝人行善,信奉
宗教,故无上下阶级之分。三者之中,
高雅之士收藏玩赏的绘画,都是出自名家手笔或唐宋
传世珍品。经过精致装裱,易于保藏,展观也有季节和气象优劣;作品的流传和画评
题跋等皆传之有序,故为世人所珍重,平民大众难得一见,但他们同样具有鉴赏
字画的天赋和美的生活要求,只因他们为了维持生活,终年劳动于田间或
手工业作坊里,惟有逢年过节清扫屋宇,为迎新除旧换上一对门神,几张新年画,藉以盼来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翌年,依旧换上一对新门神,去掉旧年画,年久形成了一风俗,故无须装裱起来或收藏画箱中。这类一年一换的
民俗画,其名之为「年画」,盖由此而来。民间大众喜爱的年画,须千百万幅才能满足人口众多的农村所需。故此,早在公元十世纪的北宋时期,都城
开封市上就出现了刻版
刷印门神、
钟馗、
纸马等新年时
民俗所需的画品了。印本之外,还有民间画工画出一稿,然后摹榻数百张,同时售出,以应市民百姓需要。类似此类的民间艺术品市上价廉易得,所以收藏家无意收集,书画评赏家更不愿为无名画工作传立说。以致
今日不仅古代作品
传世者不多,而有关年画艺术发展的文献资料可稽者,也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