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全国年画的题材被文化专制局限在领袖像、“样板戏”等极狭窄的范围。1978年三中全会后,
创作思想解除了禁锢,年画内容适应了城乡广大群众的需要;同时
纸张生产大幅增长,取消了“控制印数”的瓶颈。
天津人美社的年画和全国一样出现了大好形势。趁此东风,为进一步开展年画
出版工作,于1981年4月至6月
天津人美社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研工作,由社长张映雪(与1954年首任社长张映雪同名,他俩都是山西人)同编辑、
出版等部门的同志共七人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到上海、江、浙、川、陕、晋、冀七个省市学习、调查各地年画
创作与编辑
出版发行状况,了解各地对
天津人美社年画
出版、发行的意见。在西安还对碑林、新城、莲湖三个区做了详细的抽样调查,发现年画销路在大城布逐年下降,而
历画则处在蓬勃上升的状态,年画和
历画的发行量在城市
比例为2:3,在农村
比例为3:1。各地发行部门对
天津人美社的年画缩样及年画发货过迟、包装不好、年画破损多、提出很多批评意见。通过这次调研,
天津人美社决心在年画上打一次翻身仗。在1982年度
出版工作安排上,重点抓了年画的发稿质量和
印制质量;把
历画列为重点;在分发缩样方面,新华
书店天津发行所和各省商定将过去先发省店,再由省店转发县店的办法,改由
天津直发全国各县,以
缩短邮程和时间;
出版社和发行所还共同采取措施,改善了年画包装,提前发货时间,基本扭转了过去迟发迟到的现象,杜绝了个别基层
书店到春节后才到货的情况。1984年以后,
天津人美社每年春季都派一批干部参加全国主要省份的年画会议,推广、介绍当年
出版状况,重点展出年画、
历画成品样张,同时捜集各地年画
出版的新情况和对
天津年画的新意见,以为来年改进工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