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杨柳青年画流传既广,行商小贩带来的各地顾主反映也多。作坊为了适应外地不同的风俗和生活需要,内容、形式、
体裁、色调等花样不断变化和增多。就
体裁来看,除了各地都适用的“
贡笺”(即整张粉连纸纵62厘米,横112厘米)和“
三裁”(即一张整纸裁
三开,纵37.3厘米,横62厘米)两种通行的形式外,还有对开竖裁的
四条屏、
八条屏(每条纵112厘米,横31厘米),
四开的
门画(各纵56厘米、横31厘米)以及十二开的“上天灶王”,方形的“灯笼方子”、“桌围”、“
升官图”,圆形的“
圆光”,贺礼用的“
中堂画”(分喜、寿、开市、迁居等多种),
祭祖用的“家堂”,
敬神贴的“天地神牌”、“三界全神”、“祖师
纸马”以及“春牛图”(
历画)、“
窗花纸”、“
挂笺八仙人”、“
缸鱼”、“格景”、“洋林”(是西北和
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帐内装饰画)……共约二十多种。这些方圆大小不同形式的年画,当其分别贴在一个家庭的大门、窗牖、堂屋、灶前、缸后、灯璧、龛中、桌前、院落、
粮囤、
仓门、
马厩、
猪圈……不难想象出过去农村里那种欢庆新年的气氛,是何等强烈而又令人向往的。杨柳青年画中除了上述那些用于新年时的
体裁形式外,平时一年四季中,
画店作坊还印卖“日宫”(二月一日)、“
天师”、“
钟馗”(五月五日)、“月宫”(八月十五日)、“跑马”(小儿生病时烧)、“
冥衣”、“三十六行祖师”等
纸马,以及“天官赐福”、“
麒麟送子”、“福寿
三星”、“
孟母三迁”等喜寿屏画,以供端午、中元、中秋、以及开市、收徒、生病、
谢神、结婚、生子、
祝寿、迁居、
升官、中取、
丧礼等等购用,这些品类也都与年画一样,属于趋时应景之物,很少为人保存下来,但其与人民生活和
民间风俗关系最密切,故受到了国内外
民俗学硏究者的注目,在已
出版的一些有关
图册中,有不少是杨柳青年
画店作坊
印制的,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