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人们常以具体的形式或物品来表达
抽象的概念,每个民族心里都隐藏着他们的理想与愿望、祝福与期盼。
京绣的纹样寓意不仅是
祈福纳祥,同时也是穿用者身份、社会地位的标识。
京绣中的图案不仅集中了古代社会纹样图案中优秀的精华,又融入了清代的人文精神和时代需求。图案造型饱满大气,注重装饰性,充分体现了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与同一时期其他工艺美术的
风格一样,越繁琐越不嫌繁琐,一切都是为了装饰而装饰,具有同期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
富丽、矫揉造作等艺术
风格。《
大清会典》中对帝、后、皇子、
贝勒、大臣穿着使用的服装图案纹样、用色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普通百姓的服饰及生活中的纹样也是处处充满了吉祥含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京绣的图案特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图案的专属性或者说等级性,意思是说这种图案只能某个阶层的人使用。比如清代顺治九年(1652)四月上谕:“凡
违禁衣服,如:三爪、五爪满水缎圆
补子,
黄色、
秋香色、
黑狐皮,俱不许存留在家。余越品衣服,如御赐许穿用,若非御赐,听其变卖不许穿用……”另据康熙九年(1670)议政王等议定服制:“民公以下,有顶戴官员以上,禁止穿五爪、三爪蟒缎满翠缎圆补服,
黑狐皮、
黄色、
秋香色衣……”另一个是寓意性,就是说所用的每个纹样必须有好的
口彩。
京绣在清代服饰制度达到繁缛的同时,图案的内容也成为历朝历代积淀最为深厚的一次,服饰中运用图案蕴含的美好寓意几乎达到了泛滥的地步。作为宫廷艺术之一的
京绣,几乎每一种纹样都有自己所蕴含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