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新,首先要突破审美理念上的惯性思维,即突破对常态下的艺术形式的认识,不然就容易束缚思维,固定采纳一种理念。年轻学子最能够打破束缚,可以通过学习民间羌术,使他们开阔视野,发现新的艺术形式,在民间
美术的熏陶下,启发艺术灵感,汲取营养,并寻找到民间
美术中最能打动自己、激发自己
创作灵感的“兴奋点”以及该艺术品与众不同的“关键点”。这些“兴奋点”和“关键点”将引发学子们的联想,使其以民间
美术的独特语言,用生动的视觉形象来表达自己的
创意。因此,应学会运用对自己产生震撼作用的“兴奋点”和“关键点”,将其“剥离”出来,使其成为自己
创意中的主要元素,并采用扩大、充实、
打散重构或移花接木的手法,从而达到设计的升华,
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如民间
扎染中边缘的模糊、形象的朦胧所产生的
美感让我感受深刻,是启发我
创作的“兴奋点”和“关键点”。我曾写出文章《
扎染的朦胧美》,并采用新的
扎染工艺突出和夸大这种朦胧美,制作出
扎染壁挂——《黑天鹅》作品。作品中,反扎的工艺产生出水花四溅的效果,
表现了黑天鹅欢快展翅戏水的情景。又如学生们学习
土家族
织锦时,认识到钩状纹是
土家锦的主要纹样之一,有丰富的内涵,正如
土家族民歌所唱“四十八钩织得好,勾勾钩住郎的心。”因此,将钩状纹变化后重新组合,
创作了新的图案,如图7-116所示,既保持了原有钩状纹正反相生、相辅相成的特点,又通过钩状纹的错位排列以及点线填充,组成了新的纹样。再如,学生们学习
羌绣时,被“四羊护花”纹样深深吸引,认识到它不仅是
古羌人羊图腾的体现,并且纹样精炼、
华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为此学生们
创作并绣制出以羊头纹为图案的
挎包和
钱包。
羌绣中有不少石榴纹样,形象丰满而
优美,学生们将其借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并
刺绣出
色彩斑斓如
宝石一般的石榴纹。我们为服装专业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青年教师
邹鹏以《云朵羌寨》为主题,激发学生的
创作灵感和热情,虽然学生第一次进行设计的作品显得稚拙,但却有着一定的特色。如图7-120
表现了
羌人生活在川西北高原,着装
古朴,具有厚重之美。有的服装设计则
表现了
羌人生活在高山云雾之间,服装
散发出一种飘逸流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