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绣,亦称汴秀,为我国五大名绣之首,素有‘国宝,之称。”宋代时,手工
刺绣发展到了顶峰,在纯审美的绣画方面成就空前,种类有
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以仿绣书画为长,多以名画入绣,追求绘画的意趣和
境界。绣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宋代
刺绣的繁荣也源于朝廷的鼓励和提倡,在官方设立文绣院后,
宋徽宗又设立了绣画专科,绣画发展到了成熟期,出现了许多知名的绣工,进一步提升了
刺绣工艺的艺术地位。为使绣作达到书画的传神意境,绣制之前需度其形势,成竹在胸,区别于唐代满地
施绣,构图和纹样的取舍、留白相当重要。宋代设立的文绣院专为皇帝后妃、达官贵人绣服饰、绣画,所以被称为宫廷绣或
官绣,
龙袍、
朝服等皆为精品。宋代
刺绣从
针法上分
平绣法和
钉线绣两大类,
平绣法类有
齐针、
缠针、套钋、
接针,
钉线绣类有
平金、
圈金、圈银、
拉金锁、
铺绒、
堆绫、
贴绢等。
套针、
切针、
滚针为宋代的创新
针法。到了南宋,
针法已经有十五六种之多,可以说,宋代具备了后世最重要、最基本的
针法、
绣法。从原料上分为
蹙金绣和
彩丝绣两类。
蹙金绣多用
钉线绣,
彩丝绣采用
平绣法。宋代的
刺绣工具和用料都经过改良,针用的是精制钢针,线用的是发丝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