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历史悠久。距今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氏族
公社就有
村落分布于此,那时人们就开始从事制陶和用石纺轮
捻线,用石刀、石镰等从事原始的生产。夏代为雍州之域,商代为太史周任之封地,谓之周国。西周为王畿之地,属
召公奭采邑,称雍邑。
周平王元年(前770)东迁后,封秦
襄公为诸侯,遂为秦地。秦德公元年(前677)徙都雍城——凤翔,历19公,294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
秦穆公曾三平晋乱,灭十二国,拓地千里,独霸西戎。不但军事力量强大,而且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是当时先进的
奴隶制诸侯国之一。冶铜、冶铁、铸造等技术已很发达。秦都雍城辉煌的
宫殿、丰富的财务积贮,“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史记·秦
本纪》)。从那时的生产工具以及农业、
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城市建设等方面来看,以雍城为中心的秦国
奴隶制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较快,平原已被辟为农田,阡陌相连。秦
献公二年(前383),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渭河北)。
秦始皇统一六国,始置雍县,属内史地。汉代属右扶风郡。北魏为岐州平秦郡,太平真君十年(449),雍县东析置横水县。唐初为岐州,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撤岐州设扶风郡,郡治雍县。其军事地位及发达的经济与交通、悠久的文化传统,使之成为陕西西府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后设节度使镇戍控边。
盛唐时期的农业、
手工业及冶炼、酿造等业相当发达,一派富庶景象。唐肃宗李亨
至德元年(756),安史之时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分雍县地增设天兴县,二年八月驻跸时,取“凤鸣岐山,飞翔而去”的祥瑞之意,升为凤翔府,改雍县为
凤翔县,称“西京”。
宋仁宗赵祯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著名文学家
苏轼出任凤翔府签书
判官,先后助太守宋选、陈希亮发展酿造、疏修
东湖、兴利除弊、励精图治,使
农桑、商贾有较大发展,人民稍微安定。南宋高宗赵构
建炎二年(1128),金兵南侵,宋、金对峙,凤翔成为长期争夺的战场,经济萧条,生灵涂炭,是年三月为金占据。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九年(1179),改天兴县为
凤翔县,仍为西府贸易集散地,置军屯兵,作为南侵战略物资供应后方之一。元属汉中道,明为关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