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介绍了
杭州,称为“雄伟壮丽的京师”,但没有提到丝织。还有一点,马可?波罗错误地理解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谤语,把
杭州解释成“天上的城市”,苏州是“地上的城市”。正因为南京的丝织以
织金著名,就像江南的丝织如绿树茂密,非常普遍,而南京的
织金像是万绿丛中的一棵苍天大树。元代政权建立不久,即南宋灭亡的第二年(
至元十七年,1280年),便在南京设立了两座
东织染局和
西织染局,直接为皇家
织造锦缎。据《至正金陵新志》记载:“
东织染局,
至元十七年于城东南隅
宋贡院立局,有印。设局使二员,局副一员,管人匠三千六户,机一百五十四张,额造缎匹四千五百二十七段,荒丝一万一千二斤八两,隶资政院管领。
西织染局,
至元十七年于旧侍卫马军司立局,设官与
东织染局同。”两座
织染局的设置既然相同,其生产的规模也应相当。合计应有工匠六千多户,每年
织造缎匹上万段。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工匠”不是指人口,而是以户计算。因为元代实行的是“
匠户制”,即全家老幼都要参加生产,而且世代相继。所以,六千多户的工匠就要几倍的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