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蜀锦代表着中国古代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并被视为
唐锦代表。作为贡品的兰亭序文字锦,被作为“异宝”入藏宫中。明曹学诠《
蜀中广记》卷六七记载,特别是唐中宗安乐公主出嫁时,四川进贡的一条“单丝碧罗笼裙”,用“细如发丝”的
金线织成花鸟,鸟雀很小,但织出了眼、喙、鼻、趾。“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飘似云烟,灿若朝霞,为天下绝品。
朱启钤《丝绣笔记》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西川进贡用五色丝织的
背心,很精致,一件“费用百金”,被作为异宝,和犀簪、暖金之类特殊工艺品一起珍藏于皇宫。唐末
陆龟蒙《
纪锦裙》详细地叙述了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残留的一幅
蜀锦裙:幅长三尺,下宽上窄,下宽六寸,上减三寸半。
锦裙左边织二十只鹤,每只弯曲着一条腿,口中衔着一束
花枝,正要展翅飞翔;右边织着二十只
鹦鹉,耸着两肩,展开尾巴。这两种鸟大小不一,中间隔着花草、界道,界道上点缀着极细致的彩色闪光的细点,好像空中各色的
云霞和西斜的残月,又像正在飘动的轻烟和下坠的云雾。近处,路边长满了青草,
远山雄壮得像横空而出。这种
织造技艺,真算是“神乎技矣”!此时的
蜀锦纹样又融合了传统与外来文化的精华,更显得雍容华贵、绚丽多彩,烘托出了
盛唐文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