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瑶酋为保一方平安,或得到一些经济利益,乞招抚补授官爵,元丰七年(1084年),“卢阳、麻阳之间,有生莫徭五百余人,乞招抚补授,令把托道路”。
瑶族人民珍藏的《评皇券牒》亦有类似记载:“又仰准
此前令,王瑶奏上乞准者,门下议上各赐姓名官爵,看门监尉徐举等奉乞准者。一赐一男姓盘名护龙封助国侯,食邑五千户,补充腾州
刺史;一赐二男姓沈名
飞凤封武骑尉侯,食邑五千户,补充赣州司马
大将军;一赐三男姓包名成封光禄大夫圣鲁侍郎,食邑三千户,补充饶州都尉;一赐四男姓李名应瑞封镇国
大将军,食邑二千户,补充司仆射官郎;一赐五男姓黄名虎封光禄大夫圣鲁侍郎,食邑三千户,补充饶州都尉;一赐六男姓邓名琏封尉左右
大将军,食邑二千户,补充
河南府陈氏夫人;一赐七男姓周名元封州判使,食邑三千户,补充韶州府王氏夫人;一赐八男姓赵名元封都尉镇国公,食邑五千户,补充
袁州杨氏夫人;一赐九男姓唐名瑞封定国公,尚书御禄库杨氏夫人;一赐十男姓雷名世元,封定国公鲁侍郎,补充盛县永氏夫人;一赐十一男姓冯名世瑞封经国侯尚书,补充大司仆射杨县夫人;一赐十二男姓胡名世珍,封都尉镇部
将军,食邑三千户,补充流州永大夫人。”为稳定瑶酋,使其真正地为宋封建王朝服务和受其差遣,宋王朝还给已封官的瑶首发一定
俸禄“以安其心”。元丰七年(1084年),
荆州路“由王口而上经大泷老江口,皆生蛮瑶团族,唯以略峒民板木为生,今虽效顺,各有
俸禄”。绍熙三年(1192年),对宜州溪峒蛮瑶
首领“赐汝钱盐之券”。又载:“思恩券凡二十八道,钱月计二十贯五十文省,盐月计二十九贯七百二十四文。合思立、镇宁、
天河、带溪、河池、安远、德谨、怀远、临冲而计之,券总二千七百五十有七道,钱月总三百四十四贯一文省,盐总六百一十三贯四百五文足重。各于所隶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