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至1937年间凤翔年画又一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灾荒过后,外逃农民先后返乡,农业上又连年丰收,生活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年画产量也随之增长。1936年南肖里、北肖里、陈镇从事年画生产者多达一百余家,画局
十余家,规模较大的画局从业人员在三十人以上,包括
雕版、印刷、
彩绘、发行等各方面人才;小些的画局则互相合作,雇请技工。生产的品种增到四百余种,年产六百多万张,其中历史悠久力量雄厚的世兴画局,1936年即
印制四百二十多万张,除保持原有特色外,还锐意求新,借鉴河北直隶年画的题材及技法,对三裁横页墙画,除
套印原来的大红、
桃红、
米黄、
金黄、深绿等色外,还增加了
鲜蓝、
淡墨、
浓墨、紫、黄来只刷天地景染
胭脂外,又增加了刷山景、水景,染发际、
胡须、皮肤、烟云雾气等色,对人物的面部又增加了“
上相粉”(分
桃红、
橘黄、紫黑等)、染
胭脂(
分色别和
浓淡)、“开红光”(一般采用赭石色,分
浓淡)、点睛等工序,面部
彩绘则吸收了
工笔重彩及庙宇
壁画的技法。世兴画局还对墙画
套银描金,造成锦上添花灿烂
富丽的效果,受到广大群众欢迎,被称为“
金三裁”,代表了凤翔年画的较高水平。当时有的
画店曾用
缩小画幅,省略
套色,减少工序等方法以求大幅度降价,与世兴
画店“
金三裁”争夺市场,但都难以与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