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的早期年画已不可多得,这是因为
民间风俗,新年要穿
新衣、换新画,以图
送旧迎新之意。故新画贴在墙上后,很少揭下保存。不过从收集的实物和文献资料来判断,早期的杨柳青年画也是从“过稿”开始的。“过稿”就是画师将一幅
画稿完成后,用薄
粉连纸摹拓数百份,再以流水作业法填画颜色,待干后即可上市出售。此法创始于北宋。邓椿《画继》称:“
刘宗道京师人,作照盆孩儿,以手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摹之先也。”后来因客观需要量增多,
画稿久用易损,加上摹拓费时,才渐渐出现了以
刻工制版,
刷工印画,画工填色
开脸等,
分工合制的杨柳青年画艺术,继而又向前发展,为了减少
手工填色之时间,改用五
色彩版
套印衣物之方法,但人物的头脸和
金粉衣饰等
细部,仍需要
手工笔彩来完成。由于杨柳青年画工序较繁多,绘制较精粹,远看妙似古代
工笔人物画,故
民间常把杨柳青年画认作是画家亲笔之作,这样就在我国绘画领域里形成了“杨柳青年画艺术”
风格之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