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来意后,王先生首先提起了“
女红文化”。在他的观点里,封建社会的“
女红”其实充当着重要的信息沟通角色,是人们相互间传达情谊,互通友好的重要媒介。一只普通的小
荷包、小
香囊、
扇套,都蕴涵着普通人的一段故事,其中有很多被当年的“
女红”主人送给情郎、参军的丈夫、赶考的举子的
信物,而这些东西往往被压在箱子底,保存一生,或者传给下一代。“过去在家待聘的女孩子在说亲时根本不露面,只要媒人拿上一两件女孩亲手制作的
荷包、小
香囊等物,男家就可据此判断这个女孩是否心灵手巧,是否善于持家,继而再决定是否请人出面保媒说亲。”说着,王先生看了我
一眼,笑道:“像你们这样连手针都没拿过的的女孩子,搁过去都没人儿聘。”急得我连忙表白,本人在校其间还是受过类似“搭
黄瓜架”这样的
针线技巧的训练的。“你们那是过‘手’不过‘心',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这样精辟而犀利的点评,让我哑然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