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纪,在藏北高原羌塘一带有一苏毗国,她是以羌族女性为王的国家。《
隋书·女国传》有云:苏毗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管理)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其俗妇人轻丈夫而不嫉妒,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度变改之”。《
通典》(卷193)记载:“在葱岭之南,男子皆
披发,妇女
辫发而縈之。……女子贵者,则多有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虽贱庶之女,尽为家长,有数夫焉,生子皆从母姓。”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也说到
东女国“东西长,南北狭”,“东接吐蕃国,北接于阒国,西接三波阿国(在印度恒河上游)”。《
新唐书·苏毗传》载:“苏毗本
西羌族,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在诸部最大。”
冉光荣《羌族史》认为,还有另一个
羌人建立的以女性为王的国家,在史书上也称“
东女”。《
旧唐书·
东女国传》载:“
东女国,
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因已有西女国存在),故称
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羌,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
白狼夷。”这些历史资料说明在羌族历史上有明显的
母系社会的印迹。这对研究少数民族女性发展状况提供了依据,也是中国女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实,在阿坝州的汶、理、茂等地区至今还沿袭着女婿倒插门的习俗,且子女从母姓。这与历史上的
东女国应该存在某种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