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现了讥弹清廷
腐朽,劝勉御侮图强的作品。如王永清刻的一幅《回銮图》,旨在讽诮那拉氏(
慈禧)当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后,弃国西狩的一幅画。不意被统治者识破,强令添上
众神揖拜接迎,改名叫《全神接驾》;成三谢画的一幅《剃头作五官》和王金甫的一幅《裁缝作直线(知县)》,同是意在詈辱清朝官吏贪婪无能的讽剌画,后来也都被清廷
衙役劈毁。德源
画店印的《义和团》,
戴廉增作坊印的《
北京城百姓抢当铺》,是赞扬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压迫,和向
剥削阶级作反抗
斗争的新样,因没直指封建统治者,故两版都被保存下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京师女子学堂》、《小儿怒》等,这类提倡废止
科举,创办新学,破除
迷信的新题材,都大量
印刻与传播在那君主专制时代里,充分体现了人民普遍要求
民主革命的这一不可遏止的思想愿望,这点在当时其他绘画形式中是不多见的。当时北京的《京话日报》,也注意了年画的这个进步作用,在彭翼仲的一篇赞勉文章里提到:年画要随时注意改良,除去
迷信发财,换些革新生活的,以正风俗、长志气,来补助社会教育之改良。这是我国年画艺术得到社会舆论重视的开端。从此,年画开始直接为政治负起一部分宣传教育之使命——当然这个使命是属于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