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该地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又是通往
京津要道,所以清
咸丰年间,
太平天国进兵北上攻取
天津、北京时,首领李开芳曾设军帅营于此。
太平天国兵驻杨柳青是在
咸丰三年,据同年腊月二十九日清廷军机处寄发的
咸丰“上谕”中说:“……因静海独流‘贼’负隅月久,迭次切责胜保迅速剿除,倚任既专,兵力亦厚,乃迁延三月尚未奏功,虽屡经接仗获胜,奏称该‘逆’穷蹙已甚;而以京中所闻,‘贼’众为数尚多,情形尤属凶悍,非一两仗所能剿灭净尽。该处距京师甚近,时届岁除,未闻捷报,殊甚焦急,且南军失利……”可知当时
太平天国兵势之盛。
太平天国兵马驻屯杨柳青期间,就所
印刻的一些年画,及有关传说来看,使我们对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也能从中略窥一斑。据故老相传,太平军进驻杨柳青,首先平分了地主土地,剪除了地方上的官绅胥吏,随后又夺取了盘剥贫民的当铺和高利贷者的财物衣货。在文化政策方面:对年画作坊加以保护,准许其自行交易,随意
印制;不加干涉,并对这一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予以发扬和继承。惟内容上似受
天国制度约束,与以往相比迥然不同,而和南京堂子街某王府
壁画一样,都是鱼、雁、鸡、熊等虫鸟花卉,
翎毛走兽,或山水风景,绝无人物,这一特点和罗尔纲先生《
太平天国为什么不准画人物?》一文所论正相符合。按杨柳青
木刻年画题材中,前此都以人物为主,从来没见有以花鸟草虫为体材的。虽然
民间年画都是通过人物的描绘,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愿望,但其中也有受封建统治阶级文化影响,而带有毒素的东西,如道光年间印的“受天百禄”“双喜临门”就含有
升官发财的封建
色彩。
太平天国兵马到来后,对此当然要作一蕃改革工作,可惜过去人们对这一时期的作品注意不够,故遗留下来的不多,这里仅将过去搜集的齐健隆
画店绘刻的
原稿十一幅,作一简单介绍,仅供同志们参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