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集选
印线版年画作品凡四百八十七幅,可谓数量颇巨。从题材上划分为历史故事,戏出人物,娃娃仕女和
世俗杂画四类。有的作品读者见过年画本身,这里则表明
原版依然幸存;有的作品读者首次看到,更表明古版的珍稀和宝贵。一些整纸
贡尖,如《月合老配姻缘》,《贵子连登同拜花堂》、《一日三十喜》、《绣龙衣绣马褂》等,都是场面宏大,
构架复杂,人物众多,仪态生动,
背景繁密,器物精细,可以想见
着色后之
富丽堂皇。杨柳青年画能
优美地
表现内容如此丰繁的画面,足以显示其领衔于中国年画之无上的位置。至于由名画家参予的《荷亭消夏》(高桐轩)、《五福寿为先》、《十二旬全图》(钱慧安)等,连画家
勾稿时的
笔锋与笔势都
表现出来,看上去全然不像
版画,分明就是那些名家才气纵横的手笔了。我尤其看重
世俗杂画的部分。这些
表现清末民初
世俗生活与社会时事的年画,都是有声有色的历史记录;它可以活化往事,再现逝去的时光,扯回逼真的眉飞色舞的昨日。它们一方面反映年画对生活的适应性及内在蓬勃的活力,一方面说明这个时代的年画正走向都市化;它们主动地承担起传播社会讯息的
职能,具有某种媒体的性质了。比如本图集中的《
天津图》和《
唐山真迹图》实际是一张旅游
地图;《法界马路》所展示的是当时最新的社会风景;《抢当铺》纯属时事新闻;《国民捐》全然是一张带画的传单了。至于《美人坐车失坤鞋》和《姐夫小姨换鞋穿》,不能把它们只看做一种调情戏谑之作,这里不是直率地表露出社会观念的开放与萌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