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认同与社会记忆的学者曾注意到人类如何利用身体行为保存、传递社会记忆,以及这些身体行为(与相关社会记忆与
隐喻)在人群认同与区分上的意义(Connerton 1989;Elias 1994;Bourdieu 1984)。这些研究都说明,人们常借由「身体」来体察并强调个人的社会存在与特性,以及与其它人群间的区分。除了语言谈吐、打招呼的方式与餐桌礼仪等肢体动作外,事实上造成认同与区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本身。人们常借着身体特质来彼此认同与区分,或为了造成区分而修饰身体特质(如
刺青、拔牙等习俗)或延伸身体特质(服饰)。以此而言,服饰不只是披在人身上蔽体御寒的一些外在物质;在社会意义上它是个人身体的延伸,它所造成的视觉
影像成为我们对于特定的人与人群的刻板印象。透过服饰个人得以与一个有「相同身体」的社会群体结合在一起;在群体中,此种「服饰」被集体建构为一种传统,因此这个有「相同身体」的社会群体又与历史上有「相同身体」的人群结合在一起。这可能是许多人类社会认同的普遍模式;这也说明为何「
衣冠」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文明、文化,并成为汉与非汉间、汉人各社会阶级间的主要区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