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对待祸福矛盾的对立统一。地震给羌族地区和羌族人们带来了灾难,从另一角度衡量,也
创造了“地震资源”。从世界旅游史和
旅游业发展来看,许多地方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后,利用此类旅游资源开发名为“
黑色旅游”的旅游产品,其效果也非常好,发展成了著名的旅游景区,例如遥远的庞贝古城以及同在这次地震灾区的叠溪海子等等。在灾后重建中要善于挖掘地震中留下的特殊遗迹,结合旅游开发的其他条件,恰当择址,建立包括地震博物馆在内的“地震遗址公园”等集旅游、教育、
科考、纪念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景区和场馆;从旅游营销学和危机公关营销策划角度来看,汶川特大地震引起了全国、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汶川、北川、茂县等羌族聚居区的知名度获得快速、极大提高。在
羌区的旅游恢复建设和发展中如果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加强国内外的旅游市场营销,并在旅游营销中增加地震科学宣传,解除
客源对安全的顾虑,在已有知名度的基础上提高羌族文化和羌族地区的美誉度,必将能扩大
客源市场,必将有助于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震后一些原有旅游资源的增值因素来看,绝大多数
羌碉和羌族传统的
垒石而成的民居建筑经受住了这次重大地震的考验,文化价值获得极大提高,对其进行科学的宣传,这朵建筑界的奇葩必将更受世人的关注;另外,这次地震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再现了许多体现羌民族勇敢、坚强、智慧、珍情、重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景,出现了许多关于羌民族内部,以及羌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羌民族与前来救灾的国际友人之间团结友爱、无私互助、慷慨支援的动人情景,留下了无数震撼人心的图片以及影视资料。在大难中出现的大爱,在大难之时,人性的这些阳光面的回归,给全球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精心加工后这些故事足以与羌族古老的
神话传说《洪水潮天》等媲美,也将成为独特、稀缺、珍贵的旅游资源,将其开发成旅游产品或制作成文化旅游商品,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有助于处于地震重灾区的
羌区旅游业的恢复和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羌族文化保护工作的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