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值得关注的是《
梅雪迎春图》。左联原定名为《
李白读书图》,右联为《
梅雪迎春图》。根据画面内容,这幅作品也是
表现渔樵耕读的内容。由于两联作品的资料出处不同,清晰度并不一致,因此很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但画面中央被一分为二的石拱桥给人以提醒,因为两幅作品各有一段堆着积雪的石桥。石桥下方积雪的
树冠在两幅作品上也各有一部分。再看远处的湖面、
远山和空中的云彩都是一致的。左联的《
李白读书图》
表现的是唐代大诗人
李白的读书生活。右联《梅雪迎春》
表现的主题是放鹤亭。名称来自画面中央亭子上的
匾额——“放鹤亭”。亭子的旁边有一位长者和三个
童子,两个
童子正打开一个
笼子,从中飞出了两只鹤。另一个
童子正蹲在溪边洗手。四个人的目光都注视远去的鹤。这显然来自于支道林的典故,宋代
苏轼有脍炙人口的《放鹤亭记》一文流传至今。放鹤亭位于
江苏徐州(古称
彭城)的云龙山之巅,为
彭城隐士张天骥于1078年建造。就画面人物形象和左联
李白的题材,《
梅雪迎春图》应该
表现的是
苏轼而不是张天骥。也许是为了
表现雪景,《
梅雪迎春图》的画面用色较重,显得比较低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两张作品的图片资料都不够清晰,此图的拼接也有一个疑点,就是左右两联的
题字似乎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右联用的是“轩”而左联是“斋”,这与《雪景高士图》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