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各地一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涌起,在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
蒙古族等各民族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后继无人,正在一天一天地迅速消失着,很多民间艺人也在默默地故去。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民间那些蒙镶艺术,传统的金银器皿、
蒙古刀也在生活中消失了,民间会做
绣花靴和
烟荷包的人几乎不见了,在牧区会
骑马的小伙子全部用现代化交通工具来代替。那些三五一组的浩特布局,那些与身体相依的各种服装饰品,那些曾经在草原上驰骋了几千年的骏马和
车轮,草原上的衣食住行直接体现了传统方式,这些宝贵的
人文资源环境不能被丢弃,因为它是几千年沿袭的文明成果。我们要科学,要社会发展,也要继承传统文化,社会的发展也绝不允许以人类
创造的科学技术来消弭传统的文化生态和
人文精神为代价。在当代,那些民间优秀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源,那些传统的鞍具艺术、毡绣艺术、
刺绣艺术、
雕刻艺术、金属工艺等是我们民族的财富和文化精神所在,都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按现在城市发展的速度,不保护我们具有传统
风格的艺术品,再过
半个世纪我们的后人将无法了解
蒙古族传统的文化
风格和传统艺术。民间美术一旦消失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不可再生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可能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研究识读就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不论是物质的或有形的,还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人类
创造力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们在文化价值上与经济发展居于同等地位,在游牧文明的演进中传承着
游牧民族的精神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