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世纪前半叶
羌民的文化,特别是服饰,我们有另一种史料——前述陶伦士、葛维汉以及黎光明等人,都在他们的著作中留下一些当时
羌民的照片。稍晚,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芮逸夫等人,进入
羌民地区作调查期间也留下一些照片影像资料。根据以上中西学者对于
羌民文化之描述,并参照当时照片来看,20世纪上半叶的
羌民服饰的确非常素朴,且呈现出由东面汉文化到西面嘉绒文化间的多元过渡变化。虽然所见之文化、语言现象略同,学者们对于所见何者为“
羌人语言、文化”却有不同的看法。陶伦士信心十足地描述一
羌民文化,因为他相信“
羌民”为一特殊的种族——东迁的以色列人后裔。他又认为,
羌人原应有来自近东的语言及文字,但在历史迁徙过程中丢失了。葛维汉除描绘
羌民文化外,更试图分辨其中何者为受汉及嘉绒文化影响之产物,无论如何,他认为
羌民是一族群。也就是说,陶伦士期望以“民族迁徙”来说明一“种族”的来源;葛维汉则期望以“传统文化”来描绘一个“族群”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