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世纪初叶,东汉王朝崩溃,形成魏、蜀、吴鼎立的局面,长期战争,生产破坏,人口锐减。为了增加兵源和劳动力,三国的统治者都把目光和注意力投向周边的少数民族,
羌人首先成为争夺的对象。北方魏、晋的统治者招引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与汉人杂居。
曹操的军队中有匈奴、乌桓、氐、羌等人。魏、蜀战争中双方都尽力争夺
羌人。在云贵地区,吴蜀也展开对少数民族的争夺,结果使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与汉人杂处。到了西晋时期(公元265—317年),
羌人几乎遍布关中一带。由于持"胡人猥多”观点的人具有相当的势力,便提出“宜先为其防”(《
晋书·北狄匈奴传》)的观点。此时,各种民族矛盾日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