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进入岷江上游作调查的中国学者中,
胡鉴民可能是最具“学术性”的调查者。他努力发掘
羌民“固有的”或“传统的”文化。在服饰方面,他认为以
羊毛与麻为原料所制的衣服,是
羌民传统工艺。至于较精致的
绣花鞋与
织花带,他怀疑这是受汉文化或藏文化影响的产物。在饮食方面,他认为“做馒馒”是
羌民的传统方法,并指出“馒馒入
火烤当然是原始的办法”;由蔑笼蒸馒头,则被他视为土著汉化的结果。显然,
胡鉴民心目中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文化进化观”,
羌民在此进化阶梯上是较低下的民族。因此所有质朴、原始的文化因素,都成为
羌民的传统。这种见解也
表现在他对
羌民饮酒习俗的看法上。他说,
羌民“像许多浅演民族一样,嗜酒之癖甚深”。浅演民族,也就是演化较浅的民族。无论如何,对
胡鉴民来说,
羌人文化探索中充满了挫折。他承认,“在现在
羌民所有的许多工艺与发明之中,要分辨出何者为
羌人固有文化,何者由汉化或
番化、
嘉戎化而来,已颇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