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民众方面,在应对外来者的时候可能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曲解。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历史和文化的
传承全部依靠
口传心授,而各地之间的差异又十分巨大,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部分缺失是难免的。我在调查时,以普通朋友的身份来到村里,经常会问到“XX是什么意思”一类的问题,得到的解释很多都比较模糊,或称搞不清楚。而当很多潜在的捐助者到村里考察时,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例如,羌族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每逢节庆、
喜事等活动,村民都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既唱流行歌曲、跳现代舞,也唱原生态的羌歌、跳传统的
锅庄舞。在
喜事、
丧事、
祭祀等不同的场合,
锅庄舞也有多种
跳法,但现在村民跳得
锅庄舞已相当随意,一般都是即兴起舞,并且受到了藏族
锅庄的影响,很难有严格的区分。当我向村民询问舞蹈中的某个动作是否有特别的意义,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随便跳”;而当某基金会的来宾询问时,村民却解释即兴表演的舞蹈是
表现了播种和祈祷收获等意义。当然我对舞蹈的意义没有很深刻的了解,但为了争取到经济援助,村民很可能对缺失的文化进行了臆测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