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断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与消费,这是和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一起来做这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特别关注他们的交流方式,设计内部的交流方式和设计外部的交流方式,我们是基于网络,而网络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交流方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具有文化特色的
遗产进行数字化,只有数字化才能有序的保存下去。我们有这样的体验,今年去,这些国家级文化
遗产的传承人还健在,但是下一次去他们有的就可能不在了。那么,怎么办?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再去学这些传统的工艺了,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数字化的方法去研究它,去把它保存,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永续的保存它。这个保存包括各方面的领域,既包括我们艺术学的音乐、
舞蹈、电影、电视,也包括我们建筑学的城市规划,也包括社会学、
人类学相关的研究,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是综合性的一个设计团队。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老百姓非常愿意参加。当地农村的这些建筑非常有特色,现在我们正在帮助他们申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
遗产,这个工作正在进行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非常的不一样,我们希望以某种方式记录下来,并且能够传承下去,这些
细部充满
美感,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只要我们用设计师、用
艺术家的眼光去看看,到处都是美的东西。
侗锦织造技艺也是国家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材质也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非常多的灵感,所以我们的艺术一定是要接地气的。我们学设计的都知道,包豪斯的
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看看
侗族村寨的手工艺人,她们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设计训练,她们有的就是文化的传承。如此精致的
几何图案,绝对不亚于包豪斯的构成,非常丰富多彩,极富
创意。我们这个团队也包括规划,他们做建筑设计的对老百姓的室内生活和家具做了一些调查,做了一些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老百姓也有权利享受现代的生活,但是传统的建筑有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比如厨房和卫生间,因为有防水的问题。我们的一些设计方案既保持了传统的文化又让他们当地的居民和今天的现代化生活结合起来,也做了一些用当地材料做的室内设计。我们做了很多的网站来介绍他们独特的文化,吸引旅游者,他们独特的这些产品,比如
侗锦,我们都做到网站上面,现在我们把这些东西通过电商平台推荐到世界各地。当然,也有创新的方式,我们会用激光切割、三维打印,把传统的东西当代化、国际化,然后
商品化。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也训练了当地的手工艺人,他们能够进行今天设计的这个制作。现在我们在这里建立了长期的工作室,这种方式会在
湖南省的各个少数民族县去推广,各地的少数民族县去看了之后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希望我们的设计来做出贡献。
侗锦是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产品之一,我们有几个国家课题来做支撑,还有博士、硕士的设计团队,(作品也)在世界各地进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