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锦是
侗族妇女智慧的结晶。
侗锦上的花纹图案,是
侗族妇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及各种物象的不断观察和亲身体验,产生了对于那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现象及相关动
植物的崇拜和深切的审美
情感,进而经过提炼、升华而抽象成图案化,而后将其
具象反映在
侗锦之上,用以反映
侗族人民美好的愿望、追求、信仰、思想观念和审美
情感,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花纹图案来印证他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联想,强化人们的民族意识和信仰观念,调动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热爱民族、热爱大自然和奋发进取的热情,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自觉。人们借以
织绣和穿佩其信仰和崇拜已成图案的偶像,表达他们避凶趋吉、消灾求福保平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心理。
侗锦上
编织的花纹图案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从宇宙间的
日月星辰、云雾雷电、山川流水,到自然界中的
飞禽走兽、飞鸟鱼虫、
植物花果乃至人间神界,可谓无所不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其
纹饰图案多来源于民间的
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及各种自然现象,大多由实物形象演变为抽象符号,有的是从一种形态演变到多种形态的
纹饰;有的甚至演变成专用于妇女之间交流的文字(女书)。于是,使得
侗锦上的
纹饰图案从它开始产生以来,就有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明显的功利
色彩,使之既具有装饰的形式美,又有文化内涵的意境美的特质。它们所描绘的各种物象,充满着哲理,于朴素中见
高雅,平淡中见秀丽。那奇妙别致的
图纹,蕴藏着深奥神秘的内涵;那和谐的
色彩搭配和独特的
表现手法,使
侗锦显示出富丽、凝重、
高雅的品质。由于
织机的工艺特性,决定了
侗锦的图案花纹大多为
直线的几何图形,常见的有人纹、凤鸟纹、
鱼纹、
云纹、
雷纹、
水波纹、
回纹、羽状纹、
直线纹、
圆圈纹、
缠枝纹、
花卉、
蝴蝶等等。长期以来,这些以
几何纹为主的程式图案,
世代传承下来。正是这样的传承性,人们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使之更加精益求精,使
侗锦艺术不断升华,日趋成熟完美。正是这种程式化的传统图案和花纹,使得
侗锦显得古老而神秘,保持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使之在
中华民族的
织锦艺术中独树一帜,风韵独具。
侗锦上的几何形花纹图案,其渊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及春秋战国时代,并出现和流行使用于印纹陶上。根据
考古学家的研究,几何形印纹陶是百越民族(包括
侗族先民)所
创造。从出土的几何形印纹陶的装饰花纹上,可以看到
侗锦与它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在这些几何形印纹陶上,有
席纹、
方格纹、
菱形纹、重
菱形纹、米字纹等仿竹、麻、席一类的
编织图案;也有
圆圈纹、
水波纹、
云纹、
雷纹、
圆点纹、
叶脉纹、山形纹和其他动
植物图像等;还有一些带有神秘
色彩的图案,如变体兽面纹和草
龙纹等。由此可见,
侗锦上的几何形图案与几何形印纹陶上的几何图形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
侗族先民的文化传统,蕴含着
侗族先民的观念与信仰。
侗锦上的
几何纹就是在继承几何形印纹陶的花纹装饰图案的基础上,不断变化、提高、升华和完善。从图形、
构图方法到图案组合等,都有了新的进步与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色彩更加细丽多姿,图案更为规整对称、简洁凝练,更加美观别致。特别是
侗锦的
几何纹线条显得纤细流畅,复杂多变,
几何纹和各种图案相结合,二方、
四方连续的
构图方式运用自如,
表现了
侗族妇女聪明的智慧、娴熟的技巧和较高的审美
创造力。
侗锦还具有
构图谨密,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的特点。主体图案在
侗锦的中心位置,其他图案有序地点缀在主体图案的四周。例如:旧时
贵州侗族的“款首”在款会上穿着的
侗锦衣,前后由不同图案的
侗锦缝制而成。前幅的胸口部位织以凤作为主体图案,周围织以百鸟点缀其间,取意“百鸟朝凤”,以显示款首的威严与德高望重、款约法度的严明以及众人的拥戴。“款首衣服后幅的中心图案是一个红色斑纹大蜘蛛,围绕大蜘蛛织有放射纹线,兼有祥云飘逸在射线之中。”在侗人的观念里,大蝴蛛象征天魂,是智慧神、守护神和战神的象征,是
侗族先民的崇拜物。过去在举行祭天仪式时,
侗族先民相信苍天有魂有眼,无处不知,无所不在。款首以其自诩,表示要替天行道。可见款首所穿着的
侗锦衣,
构图和寓意是非常深刻而富有神秘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