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
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为蜀国首位称王的人,善种桑养蚕,《蜀王本纪》说:“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他们世代居住在岷山一带,由于山高路险,便因地制宜,在山崖上凿起窑洞式的“石室”来居住。这是一个善于养蚕的部族,他们的长相和穿着都很奇特,“是时人萌,
椎髻左衽,其目纵,不晓文字,未有
礼乐”。也就是说他们的眼睛是像
螃蟹一样向前突起的,头发在脑后梳成“
椎髻”,衣服的样式是左边斜着分襟的。蚕丛氏想寻找一块更好的地方安居乐业,因为山地生活十分艰苦,对养蚕事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后来,他听说成都平原地势开阔,沃野千里,于是就率领他的部族从岷山向成都平原迁徙。这一次迁徙在沿途留下了许多古地名,从中可以看清当时蚕丛从岷江向南迁入成都平原的线路,如《蜀中名胜记》就先后记载有蚕崖关、蚕崖石、蚕崖市等。蚕丛率部族从岷山迁移到成都平原后,见岷江中游和若水流域江边的坝子很适宜
桑叶生长,于是到处劝农种桑养蚕。“教民养蚕”,为以后蜀地的养蚕、治丝茧、织絹锦
创造了条件。蚕丛巡行郊野常着青衣,后人故尊其为
青衣神。后来蚕丛死了,蜀人们悲恸万分,将其安葬在蜀山,修建了巨大的庙堂——“川主”、“薄山”、“遣福”来
祭祀青衣神,使蜀山成为闻名遐迩的“青羌之祀”。同时他们仿照
青衣神之衣着,着青衣,裹青帕,代代相传,以为永久之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