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属于蜀领地的黚阳县,即今
湘西北酉水流域一带,就是现代
土家织锦最盛行的中心地。而
湘西北土家地区又与历史上称为“铜仁蛮”的黔东铜仁地区紧相连,且元代以前这一带本来就是一个自然区域,同属武陵山区及余脉,蜀汉时期都是南中五溪辖地。建造于蜀汉建兴十三年(235年)的
湖南凤凰县城的“
武侯祠”,是古代纪念
诸葛亮的“八大
武侯祠”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建造的
武侯祠。据
凤凰武侯祠记载,
武侯祠就是当年蜀军驻守南中五溪的
将军所修,至今已1770年历史了。因此,蜀国的“南中政策”同样会恩泽这一片土地。当时的
诸葛亮为壮国力,充军资,呼吁“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发展
织锦以带动耕农植桑。
蜀锦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多彩的花色品种,不仅影响了
湘西地区的“賨布”和“兰干细布”,也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农耕技术。但是必须指出,
蜀锦是一类以经向
彩条为基础,利用
彩经条纹与
彩纬交织,
彩条起彩,彩色添花的“
经锦”,它与完全由
纬线起彩
起花的“
纬锦”西兰卡普有较大的不同。
湖南花垣吉卫还有一种
苗锦叫“比崇卡谱”和“熊縏卡谱”,属“
经锦”系列,与
武侯锦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虽然这种
苗锦也称为“卡谱”,与土家语叫法在发音上很相似,但确属苗语而不是土家语,不过
汉语的意思都有“睡被面”或“背小孩被面”之意。联想到“西兰卡普”原来叫“读慈”,后来才改称,而在民间也有“西兰姑娘所织的花铺盖”之说。所以,
苗锦“比崇卡谱”和“熊縏卡谱”与“西兰卡普”的关联也许并不仅仅只是巧合那么简单,其中的奥妙值得进一步探讨。
武侯锦与西兰卡普两者相比而言,西兰卡普可能不属于
蜀锦的“后裔”
武侯锦的系列之内,但
蜀锦及“后裔”
武侯锦对
土家织锦的影响较大。元代《一统志》认为:“武陵制(织)
锦绣,其色鲜明,不在
成都锦(
蜀锦)之下”,而当时武陵一带的
织锦就数以“溪峒布”为代表的“土锦”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