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上述,可以看到明末清初绘画中的“洋风”因素是伴随着西方航海大发现以后天主教外传来到中国,“洋风”画在
江浙民间流行与天主教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
西画的模仿,起初阶段比较近似西方原作,透视、
阴影的使用相对准确一些。而稍晚在
清宫中流行的“洋风”,处处受到皇帝个人口味的影响,则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浓厚的中西融合趣味。但是随着乾隆朝的到来,无论
民间的洋风姑苏版画,还是乾隆朝中
西画家合作的作品,都在向一个趣味方向发展:“洋风”的趣味在逐渐式微与弱化。个中原因也许是对
西画技术理论的认识不足所致,同时也许是因为当时画坛正在流行文人
笔墨趣味和
复古风尚有关,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视学》一书几无影响的真正原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