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最大的
木版年画作坊首推颜氏家族的“颜锦华”老店。据
同治年间刊刻的《颜氏族谱》记载,颜氏家族原籍山东曲阜,其
先祖颜泊于后唐时入闽,因平闽粤有功,封建德侯,为福建颜氏始祖。此后六传至颜慥(1009-1077年),字汝实,号朴庵,德行文章名于世。北宋庆历年间,他以贡举辟任
漳州路教授,为
漳州颜氏肇基始祖。清道光年间,
漳州颜氏第二十九世颜廷贯、颜神福兄弟深悉官场昏暗,先后辞官回
漳州杨老巷总兵府定居。当时
漳州是
闽南各地举子会考之地,而廷贯善画、神福善刻,兄弟俩遂合营开设“锦华堂”刻字铺,刊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
古文观止》等
图书。后又开始经营各类
套色木版年画。颜氏名下
印制各类
图书的作坊被称为“黑房”,
印制木版年画的作坊被称为“红房”。由于经营有方,“锦华堂”逐渐在
漳州印书作坊中崭露头角,并赎买兼并“曲文斋”、“胡庆堂”、“文华斋”等书坊。此后历代的颜氏家族都善于经营,并不断扩大规模,继续兼并了“多文斋”、“多艺斋”等书坊,还创建了“腾蛟”、“恒记”、“俊记”、“锦源”、“颜三成”等店号。清末民初时,
漳州木版年画基本形成了颜氏一家独大的格局。“锦华堂”原址在
漳州杨老巷祖祠(今洋老巷1-5号),鼎盛时期的杨老巷祠堂作坊占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工人多达近百人,另在道口街一带还设有九间刻字铺,为总店业务服务,年画品种也增至200余种,部分品种成交量在数百刀或数千对以上,为同行所远远不及。
漳州木版年画业从明代万历至清代雍正、
乾隆、
嘉庆、道光、
咸丰,甚至到
民国初,一直呈现繁荣的势头。抗日战争前后,由于经济衰退,加上与
台湾以及
东南亚地区也失去了贸易联系,年画销售日渐萧条,
漳州的年画作坊纷纷倒闭,颜家在此时将各家的
木版年画雕版全面收购,成为
漳州木版年画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