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雪妹,女,花瑶
挑花国家级传承人,隆回县虎形山
瑶族乡人,被誉为瑶乡
挑花之王。其与
徒弟共同
创作的《狮啸山林》,曾在文化部举办的“
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她还致力于倡导、推广、普及花瑶
挑花技艺和挖掘、培养
挑花人才,发起、组织开展了花瑶
挑花大赛、花瑶服饰展等一系列活动。2006年,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花瑶
挑花列为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7年奉雪妹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
挑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奉雪妹是众多花瑶
挑花女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她的
挑花技艺精湛,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地上跑的,龙、凤、蛇、虎、豹、鹰、犬、马、人物、
花卉等等,无一不擅长。40多个年头,奉雪妹一大半的日子是与
挑花相伴,就像大多数花瑶女子一样。花瑶没有文字,很多的历史与故事就在姑娘们的
裙子上绣了出来,奉雪妹喜欢琢磨这些故事,也喜欢将她眼里所看见的东西搬到
裙子上。
花鸟树木,各种小
动物小虫子,或者俏皮的在
老虎肚子里绣上几朵花。不管多复杂的图案,她比着现成的模样就可以绣出来,不用画稿、不用放样、不用打板,虚虚实实,跃然布上。她的
挑花操作简便灵活,不用描绘设计,也不用
刺绣架,全凭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的
构图和对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经纬线徒手
挑制,可随时随地进行。奉雪妹自八岁起师从母亲学习
挑花技艺,因天资聪慧,且对花瑶
挑花格外钟爱,不到一年就能
挑制出精美的
挑花裙正品,到十一二岁时已是方圆村寨里小有名气的
挑花能手。十五六岁时,开始义务辅导村里村外的花瑶
姐妹们学习
挑花技艺,特别是1979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的那段时间,带的
徒弟就有几十个,像奉提妹、刘扫妹、刘洒妹、奉德妹、奉柳妹等成了当地有名的
挑花佼佼者。由于传授
挑花技艺耐心细致,并深入浅出,让人易记易懂,深得瑶山
姐妹们的喜爱。1981年时,
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博学会会员刘启后先生就慕名专程采访了她,拍摄了一批精美的
挑花作品,并在多家报刊上进行了报道。她着力倡导、推广、普及花瑶
挑花技艺和挖掘、培养
挑花人才。2001年由文化局、民宗局、旅游局等单位发起和组织,奉雪妹等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助开展了花瑶
挑花大赛、花瑶服饰展等一系列活动,反响极大,使花瑶服饰这一“养在深闺的奇葩”迎来了一个崭新的
春天。2002年首届
挑花大赛入围入展作品达100件,评出获奖作品15件;2006年第二届
挑花大赛入围入展作品达150件,评出获奖作品18件。她为了激发大家的
挑花热情,争取政府支持,
带领获奖
挑花能手们到
北京、桂林等地开阔眼界。这期间,她本人的
挑花技艺更是日益精进,向她求购
挑花作品的各地专家、学者、艺术机构接连不断。2006年举办第二届
挑花大赛时,为了检验自己的
挑花水平,她不再担任评委,而是悄悄送了两件
挑花作品参赛,结果双双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共三件)。面对
挑花技艺的传承出现断层的局面,奉雪妹开始为
挑花的传承四处奔走,并怀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念,“传承
挑花是我的责任,要让花瑶
挑花走出瑶山”。为了重新唤起花瑶姑娘们对
挑花的兴趣,一方面,在继承传统
技艺的基础上,在
构图、
色彩、题材、功用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打破以往只有黑白
挑花裙的局面,开辟了彩色
挑花壁挂等诸多旅游外卖
挑花品种。另一方面,对部分存在不同缺陷的
挑花服饰进行改良。1993年,改良了花瑶女子的
包头;1994年改良了女子
挑花绑腿,将原有的一丈多长的女子绑腿改良成了粘贴式和筒状
挑花绑腿;1998年改良了女子
挑花腰带,将两丈多长、二十余节的女子
腰带改良成了扣带式
腰带,简短而精美;2007年,在奉雪妹和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下,花瑶
挑花被列入了虎形山
瑶族乡的学校教育乡土教材;与此同时,
瑶族服饰佳丽赛、薪火相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湖南省首届
瑶族风采服饰模特大赛等活动纷纷举行。随着国家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身为花瑶
挑花传承人奉雪妹领着
徒弟们带着
挑花作品一步步走出了瑶山。2013年奉雪妹为了打破
挑花作品尺寸大、成本高、作品单一,很难走入市场的局面,在她的倡导和组织下在虎形山乡崇木凼村花瑶
挑花技艺传习所举办了花瑶
挑花微缩版培训,培训学员们如何
挑制以动植物、生活类的微缩版作品,并联合县非遗中心帮助学员们将精心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进行包装投入各大旅游商店,获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为花瑶
挑花走出瑶山开辟了一片新的
天地,并为
瑶族女同胞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