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
妆花品种离不开“
明线”。
意匠稿上有多少铲次就需要安排多少根
明线,一根
明线对应
意匠稿上的一铲。为什么一定要用到
明线呢?因为
妆花图案在
经向的各处并不一定是满铲的,如杲满铲是八铲的话,那么有的部位只有七铲或更少(缺铲的
耳子线不用挑入
花本),用
明线可以告诉
拽手和
织手所在部位是哪—铲、正确的铲数是多少和缺少哪一铲,便于后期
织造的顺利进行。
意匠稿固定在
筘齿前方的
滚筒上,每挑完一
横格转动
滚筒前进—格,紧接着挑下一组铲次(特殊品种还要挑
地色)。
挑花的
纬线常用
棉线材料(
耳子线)。
挑花前先将
耳子线制成2米左右的长度,每8根为一束,两端对齐后对折成为16根,在距对折顶端3厘米处打一个结,形成一个套圈(俗称“耳子”把”);然后把
缰绳穿在套圈内,
缰绳是平行于
脚子线的
粗绳,所有的“耳子把”统一穿在
缰绳上。
耳子线的根数约为
意匠图上的
纵格数乘以
色彩场数的积,有少铲的地方
耳子线数相应地要减少。把准备好的
意匠图、
脚子线、
耳子线、
明纤和
缰绳按一定的要求装上
挑花绷子,每一个绷子再备上竹制的
挑花钩若干。
挑花时用右手执钩,拫据
明线代的颜色,依次自右向左看
意匠图上同一
色彩的
纬线起止位置,对照相应的
脚子线起止位置,将其范围内的
脚子线分段全部挑起,俗称“见色
挑色”。位于
挑花钩上面的
脚子线对应被拽起的
纤线,对应提起的
经线,对应织入的
色纬区域。
明线和
缰绳分别位于
脚子线两侧,按顺序挑起一根代颜色场次的
明线,依
明线标记的
色彩场次顺序将本梭各场次挑引完
耳子线后,再挑下一梭。如果一梭内有七铲色,则要挑引七次才算完成一梭。达到一定数量后把
挑花钩引向后方,再取侧面
缰绳上的备用
耳子线一根,勾在
挑花钩子上,抽出钩子,把
耳子线引入
脚子线,使
脚子线和
耳子线交织,
交织的规律就是
挑花钩挑出的规律,一根接一根的
耳子线被带入
脚子线就形成了
花本。挑完
意匠图上的一大格,即
八梭后将所引入的
耳子线集成一束在尾端打结,一结称为一局,以备后面
拼花及出现差错时核对。一局对应
八梭,在
织造时也是控制
纬密的依据,因为
妆花常用
纬密为每厘米16梭,两个局就是1厘米。在
织造龙袍等拼接形的高档品种时要求按照
纬密做记号,再测量出每个记号的距离是否是1厘米,只有这样织出的花纹才不会变形。
挑制完成后,将
花本下绷进行梳洗整理,还要标上名称和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