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纺织、
刺绣工艺构成
侗族传统服饰的
布料特征及装饰特征,并形成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民族意识而受到尊重。现今
侗族的经济已有很大改善,便宜的工业
布料、成衣充斥农村乡市,但在南部方言区仍然普遍坚持手工纺织、
刺绣,这是由
侗族的服饰传统决定的。
侗族纺织工具和工艺都沿袭古老的手工操作。纺织的主要工具有脱棉籽机、弹花机、纺纱车、倒纱车、织布机5种,均为
木制。
侗族面料的特点是平滑、光亮,使布更为光洁、发亮,俗称“蛋浆布”。就是布匹在漂染过程中,要经过几次捶打,其作用是让纤柔软,织纹紧密,去除毛刺,光滑、平整,便于染料吸收。部分地方制作“侗布”时在上胶和捶布前先将布蒸几个小时,蒸、捶、染反复多次。
侗族织锦简称“
侗锦”。“
侗锦”图案为
几何纹样,用色单纯,
大都是白底黑图,也有的点缀红、
绿色。至今普遍保持
编织“
侗锦”的传统。其锦主要用于头帕、
手巾、背带、被单。带线通常有8股、12股。常用有云角、
方块、
八角、
螃蟹、
蝴蝶等图案,这些
花草虫鱼图案都是对称的,且极富浪漫性。
织绣就是
织锦上
刺绣,图案别致、工艺精良的侗绣也美化了生活,它展示了
侗族妇女的
创造才能和艺术才华。在
侗锦、侗绣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既像“写实”又非“写实”的图案。
侗锦、侗绣是
侗族服饰区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内容。同时,
侗锦、侗绣的
构图也非常细密严谨,主体突出,层次分明又很和谐。其次,
侗族织绣工艺在
色彩的运用上,虽然因地域不同而存在的差异,但不同类型的
织绣品对
色彩要求也不同而背带、
围腰、挎包、童帽等侗绣作品则多以黑色绒布或侗丰作底,用各种
色彩鲜艳的丝线绣成,
色彩多用红、绿等色,且以
粉红色和
绿色为主,对比极其鲜明。由于侗乡山前屋后,到处都生长着桃花、
杏花、樱桃花等
粉红色的
花朵,所以
侗族妇女就选择生活中他们常见而喜爱的
粉红色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调
色彩,在
侗锦侗绣中,甚至连
太阳、龙、鱼、
石榴等也是
粉红色的。比十字针挑法灵活,它亦是数纱布线,但每一针的针脚间距长短以
纹样结构线为依据,不像十字针法那样针针同样大的点,因而
纹样的线条整体感强。既有变化,又有规整的节律。
侗族刺绣正是这一绚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装服饰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还广泛运用于家庭纺织品,甚至作为欣赏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