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论述了明清时期潍坊
木板年画的发展状况,从其产生背景、题材内容、形式分类、艺术
风格、制作工艺、经营销售等6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使人们对杨家埠
木板年画的发展历史不仅有横向的认识,而且有纵向的比较。综观明清潍坊
木板年画的发展历程,清代相比较明代的发展变革主要体现在:第一,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广泛。明代潍坊
木板年画以祈福辟邪的题材内容为主,封建
色彩浓厚。而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可谓包罗万象、洋洋大观,并且逐渐抛弃了一些
迷信基调,以喜庆祥乐为
表现主题;第二,形式分类更加灵活多样。相比较明代,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的张贴方位更加全面,种类更加完善,既满足了劳动人民装饰环境的需要,又寄托了不同消费者的感情
色彩和心理需求。第三,艺术
风格更加成熟独特。相比较明代,在
构图上,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除了
构图饱满外更加大胆取舍。在造型上,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描绘的形象更加夸张喜庆,不合常规。在
色彩上,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吸收了各地的年画制作精华,加入了一些新的
色彩,比如
桃红色、淡
绿色和进口色。在线条上,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一改过去的工丽缜密,更加随意
雕刻,信手拈来。而且,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增加了运用比拟、
双关、象征、
谐音等手法来
表现主题的艺术
风格,寓意
福禄祥庆。第四,制作工艺更加完善创新。首先
表现为印刷工具的改善,由小案子改为大案子,适应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大
批量生产的需要。其次印刷
纸质由土纸变成
宣纸,印刷的颜料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的质量。再次,生产制作工艺有了根本性的创新。清代中期,潍坊
木板年画吸收了杨柳青年画的“半印半绘”制作工艺的精髓,开始印绘结合,使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的作品更加精细,形象俊美悦目。第五,经营销售更加开放广阔。首先,年画的销售单位——画店的规模更大了。由明代的十几家,发展到清初的30多家,清中期的80多家,到清末达到了100多家。其次,经营销售的方式有了创新。明代主要是“以产定销”的经营模式,在清代中期出现了“唱卖”的销售方式,不仅宣传了清代潍坊的
木板年画,而且发展为一种
民俗活动。再次,
木板年画的
技艺传承方式有所改变。明代潍坊
木板年画的
技艺采取对外保密,
世代相承。而清代潍坊
木板年画的
技艺开始被一些外姓人掌握,到清晚期甚至公开招募学徒。最后,清代中期还出现了专门管理潍坊年画销售的组织——画行以及在外地生产经营的画庄,这都是明代所没有的,体现出清代是潍坊
木板年画的繁荣鼎盛时期。本文的最后两章,通过比较明清时期各个地区年画的不同,展现潍坊杨家埠
木板年画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挖掘其年画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
中国传统的“尊农意识”、“尊神意识”、“喜庆特色”和“务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