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花:
扎花是一种老北京民间百姓中常用的
京绣工艺,它出现的时间比较晚。
扎花这种工艺主要在北京地区使用较多,在北方
绣种如
鲁绣中也常见,其特点是厚实耐用。另外,在
光绪年间民间妇女的
鞋子上的
绣花图案也常用
扎花的方式绣制。在
京绣里
绣花是将
丝绸缎面上
绷子,大小
绣件均有,
绣活一般正面工细,背面也要求规整,如莽衣、帘帐、桌围
椅帔、
巾帕等。而
扎花是将绸、缎面料粘于
袼褙,
袼褙以前在北方地区使用较多,是将废旧的
棉布面料洗净,用
面糊一层层粘在一起,用于制作
鞋底、
鞋垫等物品,它的特点是经用、耐磨,还节约材料。然后,描花样或粘纸样,仅看正面,背面
针脚线头不要去规整,
扎花以小件为多。目前能查到的
绣样实物资料中主要是以绣制
鞋面的为主,其中有
男鞋、妇女平底鞋、满族妇女礼服花盆底鞋、
童鞋等。另外,在妇女的眉勒子(也叫兜勒、头箍)中也会使用
扎花。虽然
扎花很普通,但一些花样设计却有求新和流行的精细要求,这样就产生了专工绣品花样的小
手工业,按时尚需求刻制各种绣品花样,在
庙会上售卖,供居民或专业
绣花工采用。新发现的这批
绣样上就盖有“任”“国”等刻花匠人姓氏的小字戳记,
绣样均为
白色素纸,每叠四张或八张(鞋帮每双为四片),为单宣、连史、绵连等刻制,纸的
色泽、薄厚也不同,说明这批
绣样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一般情况下,
绣样只提供花样,配色、
针法则有绣工自己搭配,所以成品会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刻制花样时一般将
草稿纸下附八张
素纸在蜡盘上,用各种特制的刀具以刻、压、锥等
技法,一次成型。如果是少量使用,也可以用
剪刀直接剪成花样,每一幅都不会相同。因为
鞋面的尺寸有限,花样的造型设计一般采用简练的变形,髙度概括传神的表达出内容,极具北京地方特色。这些花样的纹样内容也很丰富,有花卉草虫、
博古吉祥图案、风景人物等类。如梅、兰、竹、菊、萱草、牡丹、牵牛、凤、
松鼠、葡萄、蝴蝶、蝉、
蝈蝈、蚱蜢、金鱼,还有回纹、
博古等。有时也会根据季节的变化采用当季的植物、景色加以变化使用,比如,秋天时绘制秋景图就会采用青菜、谷穗、花卉、萝卜、
蝈蝈、蝉、蚱猛等具有
浓郁的农家
色彩的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