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为了给编著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丛书——
羌绣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找到更有价值的
羌绣实物物证,笔者来到了
羌绣故里——茂县,走访了
羌绣第六代传人
李兴秀,她向我们展示了祖辈珍藏的
羌绣珍品。该藏品长3米,宽0.6米,绣片为当地最原始的土制
麻布,鹅黄
白色,上面非常精细地绣有各种人物、花草、昆虫图案,采用纯黑单色绣成,称
素绣。整幅绣品构图采用平面式构图手法,形与形之间相互顾盼、错落有致、重心稳定,图形形象造型准确、画工精细、生动传神。
针法采用单面
撇绣,绣工细腻精致。整个绣品
古朴雅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据藏者讲述,该绣品是祖上留下的,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从绣品的用料上看,是羌族自制的土
麻布;从图案的造型上分析,与明朝成化年间
青花瓷器上的图案造型、装饰手法极为相似;从图案的画工上看,画师的造型能力极高。根据以上分析和藏家对绣品的描述,此作品应该出于明清时期。这幅藏品极好地再现了
羌绣的原始风貌,也向我们展示了古
羌绣精湛的艺术成就,更向世人见证了
羌绣历史的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