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民间美术又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北方民族从
远古(史前)形成的各具特色的
民俗事象,必然影响到该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意识形态、民族心理的构成和发展。这些史前
民俗与
神话传说类的艺术、
巫术性行为以及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往往与
萨满教有联系,其中
萨满教祭祀、
巫术构成了游牧
狩猎民族史前社会的原始
民俗之综合体。其中
萨满教的
祭祀活动在
蒙古各部氏族社会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中尤居重要地位。他们
祭祀敬奉
天地山川、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
祖先亡灵,以此求得诸神保佑,禳灾降福。在笃信
萨满教的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可谓众神林立,
禁忌丛生,动辄祈求神灵保佑,事事灼烧
琵琶骨(
占卜)以决吉凶。他们每事必称“天”,“无一事不归于天”,这里所说的“天”(腾格里),不是宇宙空间中的自然天,而是各种神灵的概称。可见敬信
天地神灵是
蒙古古代社会普遍的风尚,他们总认为冥冥中有形形色色的神灵支配着自然与社会的各种现象。所以,对各种“超自然”力的精灵和
祖先的
祭祀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庄重而神圣的礼仪盛事,除
平时祭奉、进行
占卜及
巫术性的活动外,每年还要举行全部族的季祭大典。渊源于
远古社会的
祭祀活动、民间美术,无论禳灾驱魔的咒语、
招魂词和
招魂剪纸,还是对诸神的祈祷、赞美,以及与神有关的形象如岩画等,无不反映了古代
蒙古人相信他们的神秘力量的原始意识和心理。祈祷
祭祀在史前的
蒙古草原铺天盖地,完全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萨满引导下的大小
祭祀活动,不断强化着人们的敬神观念,在事无巨细的日常生活中,怀着敬畏的心理,
创作一些民间工艺,也是种种讨好神的做法。这些弥漫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并不是处处都由萨满主持进行的,它逐渐衍化成为一种
民俗化的自发行动。在古代的岩画中,在民间美术的各种符号中,在各种神像、
唐卡、
雕刻、禄马旗上,都反映了牧民的精神世界和向神膜拜的心理,反映了
蒙古民族的
哲学观念、文化意识和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