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是
高等院校的重要
职能之一,苏州工艺
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建院50多年的专业艺术设计院校,有着良好的科研条件。2004年
学院成立“桃花坞
木刻年画研究所”,为桃花坞
木刻年画的学术研究、课题开发、理论研讨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平台。研究所有专门的研究人员,通过文字、
摄影、摄像以及录音等形式,记录年画老艺人印刷的全过程,形成“桃花坞年画印务研究”;选择桃花坞年画历史见证人、老艺人、资深年画研究学者为谈话对象,拍摄《阊门桃花坞——口述历史》纪录片,张适
副教授在此基础上申报的课题《桃花坞
木刻年画访谈录》,被批准为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组织专人编写《桃花坞
木刻年画作品与技法研究》。研究所以文字、
摄影、摄像以及录音等多种保存形式,记录和保存桃花坞年画的传统技法。以上是对桃花坞年画传统工艺技法和
传承人培养的“无形”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一切“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物质载体和物质
表现形式,桃花坞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物质载体就是
木刻雕版、颜料、
印制的年画等等。只保护年画的无形技法,还不算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的物质载体。苏州工艺
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整理、编辑并由
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了《苏州桃花坞
木刻年画》画册,画册采用
手工印制的原作年画。为了更好的研究桃花坞年画历史和年画作品,苏州工艺
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举办了多次“桃花坞年画研讨会”。2002年5月,“首届全国桃花坞
木刻年画研讨会”在苏州工艺
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来自
版画界、年画界、文化界的30多位学者专家参加了研讨。2005年,召开“第二次桃花坞
木刻年画研讨会”,通过研讨会众多学者对桃花坞年画的研究和
传承发展各抒己见。同时桃花坞年画每一次走进高校展,都开展相应的研讨会,汇集来自各界专家的研究成果,聆听当代
民间艺术保护与
传承的最新理念。正是借助高校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桃花坞年画的保护和研究同步进行,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
传承和保护中不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