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町田市国际
版画美术馆所编著的《中国洋风
画展——从明末至清代的绘画、
版画、插图书》
图录中对于洋风姑苏版这类
套印作品都笼统地标注为“
纸本木版凸版墨二版”。但根据画面分析,洋风姑苏版的技术特征应是多色
叠印。最明显的是
丁允泰的《
山水庭院图》。以《
山水庭院图》中
套印最为明显的群山加以分析:第一版应该是
淡墨,以较为
平面的方式形成山的
底色,这部分色块在接近山脚的地方渐变成了斜线,使山脚变得模糊而不生硬。而
远山则全部用斜线来完成,使其更为朦胧、深远。第二版是
浅墨,比前一版略重一些。
浅墨版用排线叠压在群山的色块上,形成山的体积与
明暗层次。这些排线在山脚处以及
远山,与前一版的排线形成了交叉线。第三版是用
浓墨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再次
叠印出一些山峰的边缘,以及飞翔在群山间的飞鸟。这几块版的
经营位置都在相同的区域,必须通过
分版来实现颜色层次。因此即使整幅作品采用一版多色的方法,也至少需要三块
印版来完成,也就是在两次
深浅不同的
灰色压印后,再压印一版墨色的方法。这一方法在《胜景图》的
远山、平江钦震版《
姑苏万年桥图》上的胥门以及十友斋版《全本西厢记图》的围墙等地方体现得比较清晰。不过这种
套色方法在另外一些洋风姑苏版作品上被简化运用,仅用
浓淡两
套色就完成了画面。如《
文姬归汉图》。还有零星的只印了一版墨色的作品,像是
套版中其中一版的单独使用。如错命名为《
江苏风景》的作品,就是《朱太祖贩乌梅》尚不完整的单版
印制品。该画面上只有方向一致的排线,而没有交叉线。因此也可以说明其他作品上面的交叉线的运用是用两版
叠印而成。毕竟
木版不同于
铜版,阳刻交叉线想要在一块版上完成,无论
刻版还是印刷都是比分成两次
刻版和两次印刷都要费功夫的事情。因为交叉线如果在同一版上
刻制,每一个两线交叉的地方都变成了一个菱形,数量众多的菱形使得
刻版难度很大。在印刷时,菱形的凹槽比单纯的
线条更容易造成
墨汁淤积,从而影响作品质量。从现有洋风姑苏版作品的
印制效果来看,
线条交叉重叠的地方都是通过
分版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