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也叫门神画,是年画的主要品种,也是年画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在全国众多的年画产地中,门神画始终占有最重要的位置。门神是
道教和
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
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
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
保护神之一。
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史籍记载中,最早出现的门神形象是
神荼、
郁垒。《
礼记》的《
丧大记》注称:“君……释菜,礼门神”。汉代时的门神指的是
神荼、
郁垒二人。《论衡》引《
山海经》云:“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人,一曰
神荼,一曰
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贴门神的风俗盖自此始。
民间传说
神荼、
郁垒相貌凶恶丑怪,但没有固定的画像。各地不一样。所以更多的地方以
桃符代之。《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
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宋陈元靓《
岁时广记》卷五引《皇朝岁时杂记》云:“
桃符之制,以薄
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
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
郁垒右
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这就告诉我们,门神的画像,贴的方位、大小规格都是有出入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农历除夕,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换上新的
桃符以祝新年。
王安石《
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中古以前
民间相传的门神。南北朝时,
民间已有在门上绘“
披甲持钺”之
神荼、
郁垒门神的习俗。后世所绘
神荼像,白脸、喜相;
郁垒像,红脸、怒相,历代相沿。而和
神荼、
郁垒一起的
神虎也被人们画在门上当作门神以祈求保护,现在的凤翔
木版年画中也有一对《
镇宅神虎》。除此而外,商代的
镇殿将军方弼、
方相也因为其勇武而被
民间尊为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