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进入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之际,梁平这块土地有幸接纳了由
浙江回归巴蜀的一代宗师破山海明。破山海明是一位身穿
袈裟的诗人和
艺术家,其
书法浑朴大气,佛门内外奉如神明。郭沬若有“丈雪破山人已渺,几行遗墨见薪传”的
诗句。启功有“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元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的
诗句表达追慕之情。破山开创的双桂堂,建立双桂法派,门下弟子遍及川、滇、黔等二十几省,并一度取代
江南的
佛教文化地位,成为
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且在文学史上开“神韵说”
诗歌流派的先河,,促进了
清朝初年
诗歌创作的繁荣。同时双桂堂
佛教版印经书对整个西南
佛教界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西南
佛教经书雕版印刷的集散地,,它精湛的
雕刻,高超的
木版印刷术,推动了西南片区的
木版印刷业,同时也促进了梁平
木版年画产业的发展。从双桂堂现存的大量清代刻版可以看出,不少清代
佛教经书版画中的造型、刀法、
构图都与梁平年画有相同之处,其寓意也多少有驱邪、免灾、保佑平安的功能。不少艺人既
雕刻佛经版画又
雕刻木版年画,使用材质也都是当地的梨木及二元纸。我们从清代《观无量寿经图颂》佛经版画中可以看出,其与梁平年画一样,都是以线为
表现载体,通过线的起、行、止、逆、顺、拙、畅、刚、柔、虚、实、粗、细
表现出“春蚕吐丝”的柔感,“春云浮空”的轻感,“流水行云”的连绵感。不少线条
刻工细腻,细如毫发,无不显示出艺人们髙超的
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