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冬季,
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康熙
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一份泛黄的复印件引来了许多
参观者驻足:『获知在
陛下身边与国度中有众多饱学之士倾力投入
欧洲科学,我们在多年前决定派送我们的子民,六位
数学家,以为
陛下带来我们
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
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
天文观察新知……』那是1686年,
欧洲人的『
中国热』方兴未艾,
英国人、
荷兰人在远东拓展成功,造成了
法国人极大的压力。于是,『太阳王』路易十四派遣多位
科学家从海路奔赴神秘的
中国,由于需要要绕过惊涛骇浪的
非洲好望角,海上航行十分危险,作为双保险,路易十四同时派遣一个科学传教团借道
俄国陆路到
中国。当时
沙俄规定,任何人没有沙皇的通行证不得绕行
西伯利亚前往
中国。为此,路易十四分别致信
俄国彼得
大帝和大清康熙
皇帝。这份泛黄的复印件就是路易十四写给康熙的信。可惜,这批科学传教团受阻于
俄国,这封信始终未能送达康熙
大帝的手中,现收藏于
法国外交部。然而,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另一支队伍,经历三年艰难行程,抵达了
北京。这几位
科学家也是耶稣会士,其中名叫白晋、张诚是进入了
清宫,成为康熙的
数学、
天文学、物理学、人体科学的老师。白晋在康熙身边生活了五年,1697年回到
法国,三年归国途中,他撰写了一本《
康熙帝传》。这本泛黄的小书也是特展品之一,书中对康熙推崇备至,『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君主中,
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太阳王路易十四与
康熙帝很可能惺惺相惜,他们有太多相似的
背景,都是幼年丧父,很小就
登基,康熙八岁,路易十四五岁,都曾生活在辅佐
大臣的
阴影下。康熙主张学习汉族文化和西方科技,而权力最大、思想保守的老臣鳌拜则打着『率袓制、复旧章』的旗号公开反对。康熙三年(1664)曾发生一场中西
历法之争,鳌拜甚至要将
传教士中影响最大、七十多岁的汤若望凌迟处死。幸亏孝庄太
皇太后,以汤若望效力多年又年事已高为由,下旨免除其死罪。经过这场牢狱之灾,汤若望不久便与世长辞。少年康熙计擒鳌拜、夺回大权后,下令追究诬告人之罪,并为汤若望、南怀仁等
传教士平反昭雪。已逝世三年多的汤若望被重新
安葬在著名
传教士利玛窦的墓地旁,康熙为汤若望举办了隆重的
葬礼。路易十四则直到马萨林寿终正寝,才真正
执掌了大权。两人同样精力充沛,路易十四每天工作六到十小时,康熙在位
六十一年,除了生病、重大节庆几乎无一日不听政,即使
北京发生地震时都没有中断。两人都称得上雄才大略,使大清帝国和
法兰西帝国都跻身于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国家之列。康熙
皇帝一度有以
洋人为师的开放心态,而爱好
中国文化的路易十四,受
权臣老师的影响,喜爱
中国绘画
瓷器,甚至在化装会上和
皇后双双以化装成
中国人为荣,为示友好,他向
中国输送铜版画与西方科学。因此在康熙
掌权时,西方
画家进入
宫中画院,宫廷
民间都出现了学习西方透视法,学用
泰西笔法的潮流,这才出现了『
苏州版』这一空前绝后的中西方
美学结合的
中国美术。可惜的是,因为礼仪之争,国门重新向西方关闭。『
苏州版』只成为昙花一现的开放时代的忠实印记。明、清是
中国封建社会衰老的时期,
同时代崛起的西方国家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生产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都大,犹如一头刚成年的
狮子,奔跑迅速。然而,走下坡路的封建社会有时仍会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康乾时期的国家实力,若单单从
中国历史的角度看,它是很强大的,历代统治者没有办到的事,如民族融合、疆域开拓都办到了。国力强大,应该更有信心对外开放、与时俱进,将
中国引入全球巨大变化之中。但恰恰相反,它的
闭关锁国比
历朝都厉害。
康乾时期有海禁,也曾开禁,反反复复,很不情愿,里面夹杂着对主张学习西法的汉族
知识分子的提防。因此,
康乾盛世不似汉唐盛世一般不容置疑,近百年来
康乾『盛世说』、『衰世说』、『危世说』争论不休。当然,也有许多学者认为,
清朝帝国由盛而衰,主要是由于嘉、道年间
连年严重
自然灾害造成很大饥荒,导致一系列民变所引起的。康熙盛世犹如灿烂的夕霞,光彩
绚丽,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的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
黄金时代。它有很多让人为之骄傲之处,但也有一些令人惋惜的地方,就像一坛醇厚的酒,值得人们细细地品味。在这个繁华的康熙时代有一个是最繁华的去处,便是
苏州。『上有
天堂,下有
苏杭』。在经历了
顺治时社会动荡后,
苏州延续了明代中期以来的发展势头,市民阶层兴起。明清时期的
苏州已具备了中心城市的功能,有『东南一大
都会』之誉,康熙六年设
江苏安徽两省,
苏州成为
江苏省会,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
苏州城市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委托
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修筑大城,『周围
四十七里』。以后虽历经战火,城周时有盈缩,但变动不是很大,明清
苏州『城周四十五里』。明末到过
苏州的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说:许多来自
葡萄牙和其他国家的商品,经由
澳门运到这个口埠。一年到头,
苏州的商人同来自国内其他贸易中心的商人进行大宗的贸易,这样交换的结果,人们在这里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当时人称数天下商品『大码头』有十余处,
苏州一地竟有
枫桥、南濠二处。康熙年间,由于经济发展,商业冲破
城垣限制,向郊外拓展,『吴阊至
枫桥,列市二十里』。康熙时人沈寓称:『东南财富,
姑苏最重;东南水利,
姑苏最要;东南人士,
姑苏最盛。』姚廷遴《历年纪》载,清康熙六年
七月,『余在
苏州胥江,见
荷兰国朝贡大船六只,伴送兵船数只』,发现其『人略似
西洋天主等形象,但衣服竟短齐膝……记此知外邦人士如是也』。康熙末年,翰林院检讨孙嘉淦在《南游记》中说:『
姑苏控三江、跨五湖而通海,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都门不逮。』
康乾时,
苏州和
佛山、
汉口、
北京等四处是全国商贸往来集中地,又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方,故时人称之为『天下四聚』。
苏州太湖之畔的洞庭商人与
浙江的
宁波商人和徽商、晋商、陕商等资本雄厚,生意遍布全国。
乾隆年间,
苏州城中有十万户居民,如果每户以五口计,不下五十万人口。有记载『郡城之户,十万
烟火,郊外,合之州邑,何啻百万』。道光十年(1830)
苏州府人口为340余万。
苏州的农业、
手工业、商业都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按照
美国学者施坚雅的研究:『1843年
中国城市的排名依次为
北京、
苏州、
广州、
武汉、
杭州、
成都、
福州、
西安、
南京、
长沙、
天津、
上海。』
鸦片战争落败,偌大的
清朝帝国手足无措,
中国门户洞开,西方势力长驱直入,西方文化如潮涌来。
咸丰十年(1860),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东征,以
苏州为中心建立苏福省,
连年兵燹,城市凋敝,人口锐减,民不聊生。昔日繁华之地阊门内外,『
山塘、南濠一带,尽成焦土』,对
苏州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到
光绪时期才逐渐恢复。
上海开埠成为大城市,取代
江南传统的中心城市
苏州。本书研究的是
康乾盛世『
苏州版』,它是封建极权体制下开放和工商文明发展
初始阶段的产物,也是
清朝盛极而衰大
背景下的文化碰撞。
苏州正是它的
舞台与温床。从康熙
二十三年(1684)起,
康熙帝先后六次
南巡,后来
乾隆帝仿效其
祖父六下
江南。据《清
实录》载,
康乾二帝
南巡,每次都驻跸
苏州,其时
江南尤其是
苏州,繁花似锦,举世公认。《
姑苏繁华图》以精细的笔触记录了当年
苏州城市的盛况。
乾隆二十四年(1759)第二次
南巡之后,
宫中画臣
徐扬创作了此著名历史长卷。由于在画院期间受波西米亚(今属
捷克)人艾启蒙、
法兰西人贺法泰影响,此画运用散点透视的现实主义描绘方法。
徐扬将其
平日所见所尽绘此图中,气势宏大,布局严谨。描绘范围,自
苏州西部著名景点灵岩山起,由山前村向东,经木渎镇、上方山、石湖、横山、
狮子山、何山,入
苏州城郭,再从
苏州蔚门、盘门、胥门、
万年桥、阊门出,转
山塘街到
虎丘为止。这一条路线可以说集中了
苏州最具代表性的
自然景点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同时也是
乾隆南巡驻跸的主要地点。据统计,画面人物接踵摩肩,熙来攘往,约有一万二千众;河上的官船、
客船、货船、运粮船、木排、竹筏,船帆如云,约近400艘;街道店肆林立、市招高扬,可以辨认的260余家;各式
桥梁50余座,文化
戏曲场景10余处。在纷繁林立的商号中,丝绸、棉布、棉花、染料业41家,粮食业16家,南货、洋货、
烟草、酒业18家,医药业13家,窑器、
瓷器、竹器、皮草、麻行业13家,蜡烛、
灯笼、凉席、油漆
漆器、铜铁锡器业26家,
金银首饰珠宝玉器业8家,衣服鞋帽
手巾业14家,钱庄典当业14家,书画、
乐器、扇子业13家,油盐糖
杂货和酱菜、柴炭、果品、花木、猪行30家,酒店、
饭馆、小吃、
茶室、澡堂、客栈41家,船行3家,其他行业11家。好一幅
康乾盛世的『
姑苏繁华图』!犹如
江南丝竹奏响古城两千五百年
文明史乐章的高潮,令人陶醉。
浙江巡抚纳兰常安对
苏州商业中心南濠街商品繁富新奇惊叹:『南廒在苏城阊门外,为水陆冲要之区,凡南北
舟车,
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居民稠密,街弄逼隘,客货一到,行人几不能掉臂……近人以
苏杭并称为繁华之郡,而不知杭人不善营运,又僻在东隅。凡自四远贩运以至者,抵杭停泊,必卸而运苏,
开封出售,转发于杭。即如嘉、湖产丝,而绸缎纱绫,于苏大备,价颇不昂。若赴所出之地购之,价反增重,货且不美。』
浙江湖州南浔地方文献载有沈树本《城南棹歌》:『白丝缫就色鲜妍,卖与
南浔贾
客船。载与
姑苏染
朱碧,阿谁织做嫁衣裳。』说明
南浔出产的生丝先运到
苏州染色加工,然后才销往各地和出洋。据
顺治十六年碑文,
松江有36家苏松布商,大多『布店在松,发买在苏』。据载,『
清前期的
苏州,是少数几个云集全国乃至
外洋货物品中心,全国著名的丝绸生产、
加工和销售中心,全国最大和最为集中的棉布
加工和批销中心,
江南地区最大的粮食消费和转输中心,全国少见的金融流通中心、刻书印书中心,颇为发达的
金银首饰、铜铁器以及
玉器漆器加工中心,开风气之先和领导潮流的服饰鞋帽中心,独步全国的
美味饮食中心,设施齐备、服务周到的生活中心,交通便利的运输中心。』这样举世繁华的天下大城才生出气象宏大、精细繁密的『
苏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