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民间过去张贴年画的习俗,常是一年更换一新,不尚留存,又因人们过去对此
民间艺术向不重视,故早期印刷出来的作品,多已湮没无闻,或空存其目于坊间簿录中;早期印制品固已难见,倘若
印版尚存,也可就其复制品得见粗貌,然而事实非能尽如人愿,古代绘刻出来的
印版虽多,但历经
兵燹马祸之社会变乱,水患火焚之天然灾害,断续损毁,亦复不少。据故老传闻和记载:早在清末,历军阀、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期间,各地画版即已屡受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阶级的劈毁劫掠,几近毁绝。就以我国南北两个重要年画产地——苏州和杨柳青来说,颇具典型之例:苏州画版,当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
清兵撤守苏州,纵火
山塘,闾门内外之画肆画版,尽毁于火;杨柳青因偏据
天津城郊之小镇,人烟稠密,地主绅商都蝟集于些,彼等为保全自身财货生命,每遇
动乱,则横敛民。膏,凑捐酬应,务期独得安谧,故每遇战事起,杨柳青却往往相对称安。因而遗留下来的古代年画画版,遂未致像苏州画肆一样,遭到全部毁绝之厄运。虽说如此,但
兵燹频仍,水火天灾不断,画版劈损焚毁和虫蚀
腐朽者,亦断续损减殆尽。直到
解放前,一些古版竟被弃置于乱柴中,论价以斤计。其时估计全村画版之数量,约有三万斤,二千多种版样。苏州年画古版俱毁无存,姑置勿论,而历史悠久的杨柳青古代遗留下来的画版,何以至此仅余如此区区之数?这里仅就历史事实和闻见中,将其佚亡和后来集聚之情况,作一概说,以供专家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