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女性头饰的差异,由发型、包帕、银饰三部分组合变化体现出地区所属。发型有
高髻、饼髻、盘辫三类。
高髻又分“螺丝髻”“边环髻”“横8字髻”“平盘”等多种
发式,是
侗族妇女
发式的代表类型。挽
高髻需发多,发少者掺以几束假发。头发常用“茶枯”(榨过油的茶籽饼)或“桐壳灰”泡水洗,酸汤脚、草木灰碱洗后抹茶油,头发便乌黑发亮。髻上插有一把梳子,或
木质或
银质,大小、形状不尽相同,既作装饰,又便于随时整理头发。也有的插银钎。包帕由其质地、
纹样、形状、大小、包裹造型的不同,形成各地的特色。包帕多为
侗族妇女自己
织绣。因此,各地变化自由,加上发型不同,形式变化丰富。饼髻发型平淡,经常包头帕以增加美观;
高髻、盘辫不一定用包帕。包帕一是装饰,二是遮尘,保持头发整洁。银饰既受制作工艺的限制,也受经济能力的限制,只有少部分地区差异大。
平时佩戴银饰少,如一两个
项圈、一对小
耳环(有
铜质的)、一支银钎等。节日则佩戴银冠、银
凤头、大银梳、
银花、
项圈、
项链等装饰物。
项圈多为实心,呈“麻花绞”状,很重。银饰讲究色足、量多,多重达七八千克。显然,
侗族把富有当做衡量美观的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