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到女方家后,递给女方父母一包用红纸包好的毛烟或纸烟,以示求婚,俗称“问烟”。女方父母如接烟,就表示同意这门婚事,并杀鸡招待媒人;如不接,则表示拒绝这门婚事。如果姑娘早已钟情对方,则千方百计让父母同意这门亲事。过一段时间后,男方再请媒人拿小伙子的生辰“八字”去女方家求婚。请师公或道公用《合婚书》对两人的生辰八字,如相合,则订婚,并商定结婚日期和彩礼数目;如相克,则婚事往往难成。
云南缘春、红河等地蓝靛瑶再次求婚时,除拿小伙子的生辰八字外,还带1钱盐、2包毛烟、2钱
槟榔、12元礼银、10斤酒等彩礼送给女方家。这些礼物和数字分别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如10表示小伙子为人老实,12表示祝这对新人高寿120岁,
槟榔象征爱情像
槟榔树一样独根专一……
当天,男方家还要在女方家杀一头猪,宴请全村人,俗称“吃订婚饭”。金平一带的红头瑶在订婚后还要进行“下定”和“观亲家”。下定是以鸡卦卜婚姻凶吉,由男方父母带一瓶酒、一只小
公鸡和一些钱到女方家,与女方家的一只小母鸡一起杀死,放入锅里煮,然后请师公看鸡卦,凶卦不能成婚,吉卦方可结为夫妻。结婚前一个月,男方家还要把给姑娘做的衣服和首饰等送到女方家,并送一包盐,俗称“观亲家”。
瑶族结婚,无论是嫁女,还是男子上门入赘,结婚之日,都要由家中长辈和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组成送亲队伍,陪送
新娘或女婿出门。
广西富川一带,女子出嫁前,先由
新娘和伴娘唱哭嫁歌,然后正式摆歌堂,通宵唱歌,
次日清晨方出门。
云南文山一带
瑶族嫁女,需由同胞兄弟或堂兄弟将
新娘背出家门,再交给男方家的迎亲队伍。
云南山瑶
新娘出门时则由舅父背出门,过沟、河时,也要由舅父背着过。
广东连南一带,出嫁的女子要倒穿
草鞋走出堂屋,并向父母亲哭别,以示难忘养育之恩。出家门后,由师公给一把贴有“避邪符”的太阳伞给
新娘遮身,送亲人挑嫁妆陪送。新郎和伴郎在前面引路。每逢过桥、涉水,
新娘便坐大桥头河边不走,要新郎背着过桥、过河。
广西都安、大化一带,新郎和男方家的迎亲队伍要到
新娘的闺房前接亲,女方家将门帘垂下,从门帘中伸出数双手,叫新郎抓。如抓错,不仅遭到姑娘们的嘲笑,而且还会被姑娘们用小木棍敲手,或将东西甩到新郎身上,直到新郎抓住
新娘的手,才让男方家的妇女将
新娘引出闺房,迎回新郎家成亲。
广西金秀茶山瑶女子出嫁多在半夜,由男方家派房族兄弟4-6人半夜点火把赶到女方家,吃顿“领情饭”,点火把将
新娘及伴娘悄悄带到男方家。金秀等地的盘瑶结婚,娶方要以鼓、锣、唢呐等
乐器组成迎亲队伍,到半路迎接
新娘。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相遇后,由迎亲队伍中的唢呐手奏乐在前面引路,乐队绕送亲队伍转,以示欢迎。然后一路击鼓、打傻、吹唢呐,引送亲队伍和
新娘到新郎家。
云南蓝靛瑶迎亲,男方在唢呐声中走到女方寨边时,女方就用
凳子拦路,以歌盘询,男方以歌对答,并向前移动
凳子。文山州蓝靛瑶,则在寨外路口搭一
牌坊式的彩门,俗称“六合门”。男方接亲歌手对完歌后,才能过六合门,再由媒人填好空出下联的对联,方能进寨。
广西桂平木山
瑶族,迎亲队伍由媒人带队,新郎的父母走前面,接着是新郎,后面是七八个带鸟枪的歌手,到女方村寨前,由歌手中的神枪手向
新娘家屋顶上空连放3枪,
新娘家闻讯亦向迎亲队伍上空连放3枪响应,随后鸣炮奏乐,迎迎亲队伍进村。设宴、摆歌台,双方喝酒、对歌到天亮。
次日一早,双方家庭开会商议,订“尊老爱幼公约”,新郎、
新娘捧香茶谢众人后,便启程回男方家。贵州荔波青裤瑶,结婚前一天,由男方的兄弟姐妹拿一双鞋来迎亲,半夜时点火把将
新娘接走,天亮前到家,略备酒饭待客,是夜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