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这是国内外
瑶族研究得到空前发展的历史时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长期“左”的思想路线,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了拨乱反正的方针,
瑶族研究工作才开始恢复和发展。在粉碎“
四人帮”以后,
瑶族研究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在国家民委的主持下,重新整理、公开出版民族问题五套丛书。自1979年以来先后出版了《
中国少数民族》包括
瑶族部分(1981年)、《
瑶族语言简志》(1982年)、《
瑶族简史》(1983年)、《
瑶族过山榜选编》(1984年)和金秀等8个
瑶族自治县概况以及一套九册的《
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査》,共约600多万字,呈现了
瑶族研究的
春天。80年代初经拨乱反正,国内民族学名誉得到恢复。在费孝通教授的倡议和指导下,学者们继续深入到
瑶族地区调查,发表了很有价值的研究
报告。例如,胡起望、范宏贵等人到金秀调查,写出了《盘村
瑶族》(1983年版);胡起望、徐仁瑶、黄钰、韩肇明、姚舜安、张有隽、邓文通、玉时阶等人到
湖南、
广东及
广西巴马、十万大山和南丹等地对
瑶族进行了调查,写出了一系列的研究
报告;一些文学艺术研究者在
五六十年代调査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瑶山村寨调查,编写出版了《
瑶族歌堂曲》(1981年)、《密罗陀》(1981年)、《
瑶族民歌选》(1982年)、《
瑶族风情歌》(1983年)、《
瑶族民间故事选》(1984年)以及《白裤瑶社会》(1989年)等。到90年代,
瑶族研究开展中外学者的密切合作,从单一选题进入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时期先后出版了张有隽著的《
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1992年)和由其参加编写的《
中国原始
宗教资料丛编·
瑶族》(1998年)、黄锤著《评皇券牒集编》(1990年)、黄钰和黄方平著《国际
瑶族概述》(1993年)、赵廷光著《论
瑶族传统文化》(1990年)、李信文著《南粤民族博览》(1994年)、吴永章著《
瑶族史》(1993年)、刘小春等主编《桂东瑶舞探秘》(1992年)、李本高著《
瑶族〈评皇券牒〉研究》(1995年)等,还发表了不少的论文。这些
论著和论文对
瑶族的族源、迁徙、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新观点和新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从1998年开始酝酿并着手编写《
瑶族通史》。先后在
广西各有关市、县(市)和
湖南、
广东、
云南等地聘请了140多位通史资料采集员,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进一步搜集了有关
瑶族历史文化的资料达1238万多字,为编写这部通史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