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枚
妆花缎。传承至今的
云锦妆花缎织造工艺只剩有
七枚妆花锻一种了。
七枚妆花锻只含一组
经丝,也属
地结型品种。从
织物组织的发展过程来看,明末出现了
七枚缎构造,随即出现了七枚
妆花缎品种,即基础组织为
七枚缎地,局部以十四枚变化间丝点织出一组彩
绒纬或金银线纬来显花和
包边。从七枚
妆花缎地部结构图、七枚
妆花缎花部结构图可以看出,地组织用
七枚缎,
地纬(俗称隔纬)与
彩纬(
纹纬)比为2﹕1,可见对
彩纬和
地纬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对
彩纬材料的要求是粗而膨松性好,对
地纬材料的要求相对要细,在立体的空间里实现一梭
彩纬就能褪盖
二梭地纬。
经线织
七枚缎的同时,其中有一半
经线还要参与和
彩纬的
交织,这样
花部和
地部的
经丝间的
交织点数就不一致,
经丝的伸长也不一致,但由于
真丝具有较好的延伸性,伸长率达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五,因此并不影响
织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
七枚缎在
织物组织结构的配合方而与
五枚缎一样,在
纹纬的经
固结点上下处一定要经组织点,这样经
固结点对
绒纬的收缩压力可以相对小些,
绒纬的松散性就没有明显变化,
绒纬可以从容地浮于前后相邻
地纬之上,从而可以体现出
绒纬的优良
覆盖性。这种地组织与花组织的配合非常重要,是区别
妆花缎内在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地组织与插入的花组织的配合是七枚
妆花缎的
造机秘籍。要实现正确的组织结构,关键在于
经线穿入
范框和
障框的工艺以及
脚杆与
障子和
范子的连接排列的工艺。艺人们在
造机的穿经挂脚时总结了一套顺序口诀,如“前二掏前一、前二掏前二、前三不
掏障、中脚掏前三……”按口诀操作,花地配合好,
货面质量佳;反之,同样的原材料,
经纬密度,同样的
范障数量,
织造后
货面质量就大打折扣。在民间因竞争和技术保密的原因,传说像这样的工艺
秘籍和口诀是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女儿及外人的,所谓“女大嫁人,技不可授”,“客人机房,
停机掩活”,讲的就是过去
云锦织造业技术互不交流的状态。由于地组织的厚实,花和地的组织结构不同,
纹纬与
经线交织点稀少(普通
妆花缎大约每厘米10个
固结点),
纹纬浮于地,而产生一定的高花效果,使
织物具有立体感,在不同的光线角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
显色效果。
七枚妆花锻与
五枚妆花缎相比,由于
交织点跨度较大,在相同条件下,
经密通常大于
五枚妆花缎,
纬密也比五枚
妆花锻要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