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
朱元璋起兵反抗蒙元统治,于元惠宗至正
二十八年(1368)建立
明朝,年号洪武。同年攻克
大都(
北京),推翻了元朝统治,统一了
中国。
朱元璋出身贫农,自幼寒苦,颇知农业为人民生活之本,因而即位后,便下令丈量土地,普查户口,兴修水利建设,以利封建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对元朝统治下编为匠户的
手工业者,从集中在
大都或地方官办的工场作坊中解放出来。洪武十九年(1386),“令籍诸工匠,验其工力,定以三年为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如期交待,名曰输班匠”。明初制定的这一轮班赴京输役的法令,一直延续到
明朝中叶。从过去杨柳青年画作坊收集到的一张《传
刷印匠王登》的传票中,不仅证实明代由各地方工匠轮班赴京的输役制度,还得知
服役工匠换班时间是每年的
七月。后来又改为以
货币代工
劳役,每年交纳纹银四钱五分,输班匠即不必赴京
服役。
明朝统治者的法令,改变了元代那种调拨各地工匠到京都为奴役的剥削方式,工匠们由此可以自由地多劳动,
创造生产价值并发挥了个人的劳动才智。
手工业作坊也因此得到发展和不断扩大,所以明代后期的
织锦、
造纸、制墨、烧瓷、雕版印刷术以及
珐琅、雕漆等等手工
技艺,都得到了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崇祯十年(1637)
宋应星《
天工开物》刊行,其中关于冶铸、作碱、膏液、
丹青等的记载,足以说明当时科学技术发达,人民生活在物质和文化方面都得到改善。物质丰富,文化提高,相应地对人们思想的变化产生影响,反映在人民大众喜爱的民间
美术方面最为鲜明。其特点是随着物质科学昌明,人们不仅对那驱魔逐鬼的门神、
钟馗信仰渐渐淡化,同时盼望百福临门、五谷丰收、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日渐浓厚。例如
正德(1506-1521)初,江西景德镇置御器厂,“官匠凡三百余,而复募,盖工致之匠少,而绘事尤难也。画役募人,日给工食。
嘉靖七年(1528)以前案毁不可考;八年,烧造
瓷器,其画有:赶珠龙、一秤金、娃娃升降戏、
龙凤穿花、
八仙过海……”还有“
孔雀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仙炼丹、耍戏娃娃、
群仙捧寿、
三阳开泰、
耍戏鲍老、
穿花鸾凤、出水
云龙、
海水苍龙捧
八卦、花捧
云山福海字……”,都是出自民间画工之手,其题材形式都类如
木版年画早期之内容。这类反映在
瓷器上的绘画若与
前代相比,则宋元时期所画除了
花卉和
婴戏图外,寓意
吉祥的并不多见。而明代
人物画多
吉祥题材。如吕纪《南极仙翁》,
朱见深《柏柿如意》,
朱厚照作《
钟馗》小幅,题“
正德御笔”;朱芝垝作《耆英》、《
王母图》、《九老图》,妙绝一时;许至震善画《关壮缪像》;章瑾画《寒山拾得》(
和合二仙)及宋旭画《货郎图》、陈洪绶的《
麻姑献寿》,皆年画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