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盛时期,苏州年
画店主要集中在北寺、桃花坞一带。从现存
木版年画上,还能依稀辨别明清时期苏州年
画店铺的名号。早期如吕云台、
吕君翰、
王君甫、张星聚、张文聚、
张友璿、丁来轩、管瑞玉等
十余家,中晚期如柳双合、谢义合、桂正兴、徐不昇等,后期如汤维顺、
陈同盛、
陈同兴、窦彩芳、杨源泰、王荣兴等二
十余家。年画的
创作不乏文人的参与。不少
画幅上还有署名。前期有墨浪子、
丁应宗、宝绘轩主人、
墨林居士、
桃溪主人、
桃坞主人、杏涛子、
陈仁柔、筠如等;中晚期有松风主人、
鹫峰山人、
何俊元等。玄妙观一带也是年画销售的集中地。苏州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元代至元元年(1264年)改名玄妙观,清初为避
康熙帝玄烨名讳曾改名“圆妙观”。玄妙观的
三清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苏州当地士绅出钱,把观前街拓宽改造成长石条路。于是清末民国以来,观前街逐步成为了苏州最繁华之地,玄妙观就成了苏州人每至新春游乐“轧闹猛”的最佳去处,故而苏州人有“荡观前”、“白相玄妙观”的说法。《吴郡岁华纪丽》“城内新年即景”描绘:“卖设色印版画片者聚
三清殿,乡人争买芒神春牛图。”
顾铁卿《
清嘉录•新年》:“城中圆妙观尤为游人所争集,卖画张者聚于
三清殿,乡人争买芒神春牛图。”依托地利之便和发达的商贸往来,苏州生产的年画销路甚广,“姑苏版”之名不胫而走。行销所及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河南等省。受其影响,
扬州、
南通、
皖南和上海
小校场的年画
制作也纷纷兴起。桃花坞
木版年画还通过对外贸易流传海外,并对日本“
浮世绘”产生影响。目前,“姑苏版”在国内已非常罕见,但在日、英、法、德、俄等国却有为数不少的珍藏。